阅读历史 |

倒霉庶子(10)(1 / 2)

加入书签

范氏也给夫君袁珉收拾好了一个包袱, 衣裳鞋袜还有出门需要的银两还有银票, 以及肉干都有。

只是夫君这一去至少得一月有余,她有些不舍, 成亲多年,感情一直不错。

翌日,几百军士与怀揣圣旨的曹公公, 在天还没有亮时,告别家人, 悄然出城。

他们一路上, 除了吃干粮喝点水, 找地方睡觉,基本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六天之后,曹公公袁珉一行抵达边关威西城。

直奔县衙门,早就得到消息,但是不确定他们一行什么时间到的沈清和近几天一直等待在衙门。

住的地方也安排妥当, 在去年新修的驿站,驿站占地大, 如今一小半是驿站, 一大半是客栈, 平日里来往的官员不多时住围墙隔出来的那一小半就行, 人多时连着客栈一起住。

平日里还能赚些银钱, 说的不客气,如今的威西城可不需要等着朝廷发俸禄,他们自己赚的银钱就能发俸禄。

不过朝廷的俸禄是要要的, 县衙赚的银钱可以作为福利年底发放一些,一些存起来作为备用,一些作为城内的基础建设,还有免费学堂需要开支。

沈清和热情的招待众人,特别是曹公公与大舅兄袁珉。曹公公与袁珉肯定是住在隔壁他府中,其余的军士全部住进驿站。

带着大家参观驿站,曹公公是奉命要在威西城多走走多瞧瞧,刚才一进城,他就发现来往的行人脸上没有多少悲苦,大部分的行人都挺精神的,比他在比的地界看的要好。

边关早些年,他是来过的也住过一段时间,知道边关苦,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一副悲苦相,没有几个是开颜的,与他今天见到的截然不同。

他也就是匆匆几眼,没有仔细瞧。休息过后,他婉拒沈清和,要住在驿站,他可不想夹在人家一家团聚中,多碍眼。

住进驿站也不代表住的差,他还是住在驿站,也自由些。

众人进到驿站,一眼就看出来驿站是新翻修过的,里面别有洞天。驿丞走在曹公公后面殷勤的介绍着,旧年什么时候修的,为什么要隔出来一个客栈,平时赚的银钱是怎么支配的,全部详细的说了一个遍。没有一丝遗漏,反正他没有说假话。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沈大人顶着。他们跟着沈大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衙门中也没有人欺压百姓。沈大人一直告诫他们,不许欺压百姓,再说了一个个小老百姓也没有多少油水可以让他们捞,既然这样还不如开动脑子,自己想生财的办法,比欺压无数百姓,才得那么一点点银钱来的实在。

欺压百姓名声不好,还没有捞到多少油水,忒不划算。还不如如今跟着大人,银子赚的多,还有个名声,走出去邻居街坊们也给他们笑脸,不再是以前那样在背后偷偷的骂人。

驿馆中,就是军士住的地方,也是很讲究的,有些是五人一间房,有些是八人一间房,但是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有长条桌椅,也有放包袱的柜子。

也有单独的院落,给过往官眷住的,或者来往的官员住。

曹公公单独住天字一号院,其余的军士们愿意住在院落还是几人房的通铺都行。

马也有人专门伺候,上等的草料伺候着。算是补偿它们近日的奔波劳累。

晚上,驿丞用最好的酒菜招待众军士与曹公公,酒足饭饱的众人,早早的歇下。

沈府,镇国公在晚饭前进城,来到沈府。

一家四口团聚,有说不完的话语。

只是袁珉确实很累,说了一会儿,也熬不住早早的歇下。

收红薯就定在明天,官庄上的红薯先收。

十月,天气再异常,也不会有夏日热,地头站了不少人,依然是沈清和先挖第一株藤。

大而多的红薯,让在场的人震惊,一亩地下来,新鲜红薯足足有五千多斤。

一亩地五千多斤,换成荒地至少也有一两千斤或者两三千三四千斤吧。曹公公也惊诧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也算见多识广,可是依然不敢置信,后面的每一亩地,他都是亲自监督,眼睛不眨的看着佃农们挖。

几天的时间官庄忙完,又忙沈清和私人地里的,看着全部收完,曹公公看沈清和的眼神,变了。

他来威西,还没有上过街,仔细探询过平民,但是在地里他有趁佃农休息的时间,询问过沈大人来威西城以后做过什么事。

佃农们说起来,滔滔不绝,就是那最老实常老头也能夸沈大人夸上半个时辰。

佃农的话只是代表极少数的人,他还要上街访查,多打听一些边关的情况,回去才能汇报给皇上听,来一次不容易,当然得多打听多问。

沈清和私人地里收红薯,曹公公亲自盯了两天,后面几天,他都是游荡在威西城各条街道上,不管找谁问关于对沈大人的看法,都是一顿猛夸:

大致意思就是皇帝慧眼如炬,选中了一个好官来威西,给威西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的生活变好了,衙门的人也不欺压大家伙儿了,他们开荒种地,有粮食吃,农闲打零工还能赚银钱。

城里近两年都有活做,大人还建免费学堂,让孩子们识字学功夫。砖瓦窑的砖瓦平价卖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