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村(08)(1 / 2)

加入书签

沈家时隔多年以后,第一次过年时全家大团圆。

对于老二离婚的事情, 老爷子老太太都没有说话。只是催促他再找一个, 睁大眼睛找一个好女人。

家里热热闹闹的, 三个孩子与大姐雯雯也逐渐熟悉起来。

沈清和是家里最懒的懒骨头, 每天睡到八点九点多才起床。

外面白雪茫茫,也没啥地方去, 过年时的上岗村多了不少人气。

都是回来陪老人们过年的子女 。也有一些, 知道上岗村有水源以后, 家里的窑洞再收拾齐整,偶尔也回来住住的人家。

过年还是农村更有韵味, 至少鞭炮能放, 还能上山祭拜祖先。

不少搬出去的老人也带着子女回来过年。

祖辈历年也没有打出水, 等搬迁以后,让沈家的小子到处打水井,居然打出来不少深井。

没有人怀疑沈清和有什么不对, 只是觉得这小子有钱了。带着钻井队, 东打打, 西打打,打出来不少水井,但也有很多地方白忙一场,没有打出来水。

打完以后还得再填埋一通, 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工,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也就是他有钱任性, 才能这么胡搞。

年后,沈清和坐镇上岗村。春回大地,休息一个冬天的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灰黑色的枯枝焕发新的生机,嫩绿的小叶子钻出来,点缀在灰黑的枝丫上。

沈家的六处承包地,到处人头攒动,能看见不少的人,有男有女,有老人有中年人。

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上岗村附近的山林,早就只剩下零星的歪脖子树。如今黄土地上铺满了嫩绿色的绒毯。

再过一段时间嫩绿的草绒毯自然变换成草绿色,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颜色。

“老旺,咱上岗村的人白搬下山。你看看,又都回来啦。”在老旺叔身边一起做事的老张头感慨着。

“搬回来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和娃做的好,看看咱村的人不出去也有事情做。

等和娃做好了,他说会带着我们一起干,都奔富裕大道。”

老旺叔没说的是,他们留守的其他七户都已经商量好了。跟着和娃干,他种什么,他们就种什么。

三天后,都种西瓜,药材要等和娃今年看看市场,明年他们才种。

今年他们除了种点粮食和蔬菜自己吃,其余的打算全部种西瓜。

和娃包销,他们不怕卖不出去。和娃还包给他们育苗,只是苗子的价格比外面的贵,他们知道和娃估计搞来的新品种。

贵就贵吧,和娃不会赚这种钱。

荒山林,已经有了崭新的变化。在老乔主任的广播下,养牛养马养羊的人家,都没有把牛羊马牵到荒山林去吃草。

那地方正在恢复,还不能祸害。

其实有时候老农们凭借经验,也知道一些事。只看他们愿意不愿意去做。

沈家果园前面,停着无数的摩托车,都是一家家来种果树的。

地里已经再深耕平整,除草,全部弄完。

如今是挖树坑,施肥,再种树。

三天后,果树能全部种完。面积大,要种的果树多,可架不住人多。速度依然很快。

果园里,种完果树,然后再在果树的空隙间种西瓜。

外面也有两百多亩地种西瓜。

分早中晚三批不同时段的种,保证整个夏季,从五月中到十月,都能吃到沈家种的西瓜。

贸易公司也在接触一些中成药生产厂家。

半个月后,半夜下起穿越春雨,有人趁机施法,让果园西瓜地药材地,全部得到灵雨的滋润。

又是半月,所有人都发现,庄稼越长越好。自家的西瓜,还有沈家的西瓜,已经果园,药材,窜高一大截,苗子青青郁郁。

农民无论家里是否有钱,都盼望着庄稼能丰收。

沈家的植树造林没有停下,荒山林,沈清和一个人没事就会过去植树,从靠近村子的这边开始植树。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已经把十里宽的山林,植满了第一排的树。

沈家其他人有时间就过来帮忙。

今天兄弟俩又提着树苗,还有铁锹,小板凳,水壶,以及水桶,朝着荒山去。

“哥,再有不久,咱家种的第一批西瓜就要上市,真的能卖高价不?”沈清文还有些忐忑,他也拿出来钱承包了一百亩荒地种西瓜。

“能,少担心这些。想想怎么在荒山多植树。”

沈清和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老三一天问几遍,都把他问烦了。

“好叭,多植树。”

沈清文确实是听话的宝宝,爸妈和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只卖力气,听话照做。

五月底,第一批西瓜在西京上市。市中心的一家西瓜店,没有怎么装修,可每天早上都是人头攒动。全是来买西瓜的老爷子老太太。

西瓜店还隔几天卖一次蔬菜,都是半夜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全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农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完的部分才拿来卖。

价格当然不便宜,可没有人说价格太高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