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1 / 2)
昨天晚上的余震, 他们这边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唐山那边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灾难。
全国各地都收到了消息,第一批医生护士救灾的解放军们已经紧急奔赴地震灾区开始了救灾工作。
莫小林回家安顿好媳妇孩子, 这已经没法继续安心睡觉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折腾了一会儿, 干脆爬起来, 熬粥, 煮鸡蛋做起了早餐。
吃完早饭,把孩子送去学校, 媳妇儿送去上班, 就找到王总编的办公室, 主动申请去地震灾区当一线的采访记者。
还别说这个时代, 觉悟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同志真不少, 除了莫小林,又来了两三个同志热血坚定的跟着一起申请去灾区采访, 不仅是报社的男同志,就连斯斯文文的女记者也来报了名。
不过报社嘛, 都是些混弱书生,就算是男同志, 也并不比女同志强壮多少。
除了记者,申请去当志愿者的热血青年也陆陆续续过来了,男男女女一大堆, 把王总编狭窄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的。
虽然大家态度积极,热情高涨,但王总编是个负责任的领导,并没有不管不顾人都一股脑塞过去。不仅把身娇体弱,平时表现不出色的都剃了下去,还给莫小林他们这些留下来确定了要去地震灾区的做了一个简短的紧急培训。
培训以后,王总编还要忙着募捐的事儿,他们并没有立刻出发。
莫小林看看自己手里的课堂笔记,灵机一动,趁着媳妇给自己收拾行李捐钱捐物的功夫,把后世总结起来的避难技巧自救常识结合起来写了一本地震自救的小册子,还加了点儿急救小常识,不过,最后署名署的是王总编的名字,毕竟这是课堂笔记总结出来的,怎么也不能喧宾夺主不是吗?
而且属领导的名字,不仅能小小的拍个马屁,还能早点儿发表出来派上用场,反正王总编这个人也还算公正,不会抢自己的功劳的。
小册子虽然没有几页,但也不短,十多二十条内容,也有一千多字,莫小林紧赶慢赶总算在在出发之前完稿,都没来得及校对,就匆忙的交给了王总编。
叮嘱着这样的小册子不仅能在报纸上发表,还能印刷成地震常识自救手册,发给那些前往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而且这次地震太突然,现在都还余震不断,这个小册子投放到灾区也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莫同志,快点儿,车要开了。”
“哎,来了,这个小册子我来不及走程序投稿了,后面的事儿就交给您了,王总编。”
“放心,作为新闻工作者,这点儿能耐还是有的,后面的事儿都交给我了,你快走吧!”
挥挥手,看着莫小林跟笨拙的爬上汽车,王总编看着手里捏着的小册子,被这次大地震打个措手不及的阴霾心情总算放晴了不少。
一边往回走一边盘算着先插个队,在头版头条上赶快发表了,还要联系隔壁印刷厂加个班,早点儿把小册子印出来派上用场才行。
想到这些王总编心里有点儿小得意,真不愧是他当初亲自出马捞过来的人才,不仅脑子转的快,有能耐有本事,还这么懂事有眼色,就是不知道这次的事儿干好了,能不能让主席看到夸奖两句?
唉,不能想不能想!作为一个老党员,人民的公仆,想法不能太功利。
王总编捂着激动的砰砰乱跳的胸口,想着还是先踏踏实实的把这件事儿办漂亮点儿吧,不管是功劳还是风光都是之后的事儿了。
这边莫小林并不知道王总编的美好幻想,自从上了往地震灾区行驶的解放牌大汽车,他就已经放下了心里的愧疚不安。
事情已经发生了,多想无益,还是上灾区多出一份力吧。
十多辆大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着,他们报社和隔壁两个厂合起来支援了灾区一车物资,报社和厂里的志愿者们自然都在这辆车上挤着。
也不唯独他们一辆车这样,整个车队都是省城的厂矿政府单位组织起来的,大家都差不多。
车上堆着粮食,衣服,救灾的钎子铲子,都没有多少下脚的地儿了,除了扶着东西站着的,也有像莫小林他们这样在衣服粮食上坐着趴着的,虽然晃晃悠悠挤挤挨挨的坐的并不舒服,但在大灾大灾大难面前,这点儿小困难都还是能够克服的。
刚开始气氛沉闷,大家也只是跟认识的人聊一聊今天紧急培训的救灾知识,后来不知道谁起的头儿唱起了红歌。
歌声是最容易感染情绪的,没一会儿,整个车队都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不过等进了灾区,看到一路的残痕断壁,塌了的桥,断了的路,哪里还有心情唱歌?
这么远路啊桥的都震断了,再加上还遇到了一次余震,山体塌方差点儿被埋在下面,大家心情都沉重了起来。
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绝对没有因为危险就返回去的道理,扛着铲子锄头下了车,修桥铺路,嘿呦嘿呦的把山上震下来的石头大树搬到路边,铲了土填了坑,车队就这么走走停停的往前挪动着。
莫小林用脖子上挂着的相机拍了两张照片,继续拿着铲子,挥汗如雨的铲着土,他也没想到参加救灾的第一个难关居然是开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