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 红楼(五十)(1 / 4)

加入书签

夏安然整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好, 然后,然后就……咳, 他就和沈戚秉烛夜谈了一下。

二人一起在福州过了个年,闽南的冬天比北地舒服的多,虽然湿冷,但是温度更高些,冰冻期不过半月,之后就慢慢回了暖。

农人刚过完正月十五, 就进入了繁忙的育种耕地中,这一次夏安然事先指挥农人在土里混合了石灰以缓解土壤酸化。

他没有专业仪器, 自然算不准用量,所以他用了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一方面害怕石灰撒多了引起土壤板结, 一方面也怕石灰浇水后产生热量烧了根。

但是好在现在是冬天,土地空着,这些撒入的石灰并不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等幼苗移入的时候, 经过之前的雨淋后,残留的生石灰已经不会很多了。

入冬前种下的麦子给了农人用火粪为肥的信心, 今年的麦子长得确实比往年好多了。

其实在这里种完两季水稻后再种麦子, 不过是农人觉得地里头空着感觉不舒坦,本来麦子的产量是不大的, 结果今年用了火粪后, 虽然还没到收获的时令, 但是庄稼人一看植株的长势就知道收成怎么样了。

枝干笔挺,分穗更多,只要灌浆时候不出意外,一定丰产。

夏安然个人感觉这个和火粪没什么关系,因为小麦比起水稻更喜欢酸性土壤,只不过因为今年种植小麦以前,农人用火粪为底肥时候有些担心,不敢将它放得太上头,怕烧根。

所以在犁土时候挖的比以往要深,这一挖,就将底下更有营养的土壤给翻了上来,土壤疏松又有营养,自然便于植物扎根啦。

但是无论如何,小麦如今的状况给了夏安然和永春县人更多的信心。

火粪的推广也减弱了村人们以前对于人畜粪的执着,咳,以前发生过散养的牲畜便便后被人偷偷拾走,因为彼此掰扯不清然后两村子打起群架的事。

现在,火粪的主要材料还是农产品,比如蔬菜不可食用的部分,稻壳、稻杆、藤叶什么的,尤其是今年换下来的房顶,都是茅草顶,反正只要是植物都被他们拿来烧了一烧。

马上要到春耕,对火粪的需求巨大,导致村民不再能够满足以往的烧火粪节奏。

而这点乡长里正们早就已经想到,大家坐在一起谈了谈后,告知民众,他们决定在旱季,能不烧火粪就不烧,实在要烧了必须要和附近村先打好招呼,这时候大家就先省着些用,等苗进了土,生长旺期的时候也到了雨季,那时候再一起烧。

毕竟大家的屋子都是木制的,铺房顶的又是茅草,以前每到这个季节看到黑烟大家都会来看看,如果是走水了都要帮忙扑灭,但是就是因为现在村村都烧了火粪,村人对黑烟的警惕心下降了很多。

夏安然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并且在开会时候表扬了下提出这个建议的乡长,这让乡长十分的有面子。

在这个时代,乡长里正均由村里推举出,多半是村里德高望重之辈,但是这些人和县官依然不是一个档次。

虽然部分县会发生县令被当地民众架空的情况,可终归到底,民是民,官是官,差异极大。

但在夏安然这里,说话都是有商有量,凡是新政策下行之后都要询问反馈,这让老人们感觉被尊重,夏安然年级又小,长得也好看,还在努力学闽南话,连续两任县令都是能干的好县令的永春县实在是让周边几个县丞羡慕到眉毛都要挑飞啦!

毕竟上司的功绩也会有一部分算在县丞的头上,政绩好的话,一整个县衙都会有福利的。

这边永春县农人忙得热火朝天,夏安然这边也收获了入冬前播下的小种子——手拉式独轮车。

独轮车这东西,在现代已经快要被淘汰了,夏安然之所以想起来做这个是因为发现永春县的农民在交税时候依然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这一方面因为永春县地形较为复杂,用板车不太方便,另一原因也是因为永春县产粮不丰,百姓们觉得扛扛也就过去了。

加上道路难走,又是丘陵地带落差大,用过板车结果翻了几次车之后,大家也就喜欢自己担了。

但是以后若是永春要发展商业,就必须要运输工具。

选择独轮车的理由正是因为,独轮车的机动性较高,虽然一次运输量不是很大,但是比起板车、牛车等需要将货物打包放稳,独轮车可以在框内放入散装物品。

且面对丘陵地带,下坡时候方便,上坡时候只需要两个人配合着抬起就可以了。

而且这东西制作时候比双轮车更加省力,在现代车发明之前,一度是重要的短途运输之王。

夏安然生长的姑苏也有很多人用独轮车手拉车运物,之所以没在永春看到,他想可能是因为永春所在较为封闭,往来商队也不会用独轮车运物,所以这儿一直没有发现这个东西吧?

这个他早就在运输砂石时候就想做了,但是那时候整个永春都在高速运转中,腾不出手,所以等过了年,夏安然就把这个给鼓捣出来了。

现在永春县几条大路都已经铺了三合土,冬天雨水少,风大,路干的差不多了,他就试着让几个衙役的人拉了拉。

虽然上次衙役们在三合土上哄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