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三国(十一)(3 / 4)
小弩。
见到弓,弩上方木仓之时,荀彧原本似笑非笑看他的表情就转为了严肃,他将夏安然的小弩接到手上,眉峰微皱,第一时间就打开了木仓口,然后他小小的抽了一口气。
里面放了数支被粗略削过的竹签,目测有四五支。
“这只是试做。”夏安然对于自己这粗糙的手工有些脸红,他做的当然不是连弩,而是非常基础的储箭弩,也就是连发弩。
这和之后传闻的可同时发射若干支箭的诸葛连弩并不在一难度水平上。
理论道理很简单,就和弹夹一样,放箭进入的时候先放在一个木盒子里面,随弓弦拉动,箭矢因重力掉落进入卡扣中,然后射击后弓弦归位,再拉动时候上面的箭矢掉落,如此往复。
简单的说,就是打一枪要拉一下,再打一枪。
比起寻常弩,箭的好处可能就是在于箭矢存储在木盒里面,而非需要自己填充,夏安然自觉这没有什么新意。
而且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弩,箭因为体积狭小,并没有办法插上翎羽,所以射出后非常容易被风所影响。
严格来说,这是一把虽然是远程但是只能当做近战使用的防御型武器,在后世这种武器一般被归于民用类,用来预防盗匪。
起到的震慑作用远远大于其实际攻击效果。
弓和弩虽然都是远程武器,然其在战场上的地位是全然不同的。
秦朝灭亡后,秦弩制造工艺遗失,秦弩因为其笨重、耗时、难以随身携带的缺点,逐渐从战场上消失,西汉年间还有使用,但是到了东汉已经成了完全的守城之器。
取而代之的是汉弩,这是西汉能够击退匈奴骑兵的利器,和秦弩一样需要用脚踏住用全身力气上拉来上弦,但是体积稍有改小,并且汉武帝时代采用了三列轮流射击的站队,以实现弓箭手全覆盖。
弩,箭比之弓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上手快,更为精准。
弓,弩一直都是克制骑兵的利器,直至火器时代被取代。
夏安然做的是连发弩,拿过一个木盒,里面放了若干支箭,他将木仓滑动取下,在荀彧微微瞠大的目光下将弓弩翻转,然后将木盒滑入沟槽,再行转回。
荀彧便可听到其中噼里啪啦掉落的声音,小孩一脸无奈得说“加箭只能做到如此,需要将弩箭倒转反扣,我原想将木盒下方做一个同向扣槽,与弓弩扣槽反向,这样在加弩箭之时可以做到弓弩不必翻转减少耽误时间,但是至今尚且没有成功。”
简单的说,夏安然做了一把要换枪膛的手-枪,但是他的枪膛是比较笨的,换枪时候要转过来换,他想要做一个自动手-枪但是做不出来。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荀彧勉强保持微笑做洗耳恭听状,就见夏安然那有些苦恼得说“箭矢有时候会卡在盒子里面,大概是因为我在搓箭的时候会有大小不匀的缘故吧。”
荀彧的笑容渐渐消失。
荀彧默默得看向了一脸无奈的夏安然,有些艰难的开口“就是说……景熙的这把弓……基本已经制作完成了?”
夏安然: “并未……是安然解释不明吗?加箭需要翻转,箭矢会卡扣……”
“除此之外呢?”
“嗯……别的没什么问题。”
荀彧深吸气,勉强保持君子端方“可否让彧见识一下此弩如何使用?”
夏安然眨眨眼,凑到他身边抬起他的手,固定住,然后一手拉起杠杆,到底后再拉下,指尖再移动荀彧的食指触碰了一下一个机括。
咔一声轻响后,一支木签就钉在了木柱之上。
荀彧看了眼夏安然,在木签射出后他能听到木盒内轻微的掉落之声,他自己动手拉动了一下杠杆,很轻,以他的力气可以很轻松的扳动,机括也很轻便,以他的力气……
哆的一声,第二支木签射在了柱上。
荀彧动作不停,微调手势,接下来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出现了空放之声,夏安然握着他的手摇了摇又敲了敲木盒,他听到了竹签掉落的声音,看了一眼满脸都写着【看,质量不行吧】的小孩,他继续扣动机括,第五根、六根。
“一个木盒内可放六根竹签,可是极限?”
夏安然眨眨眼“应该不是……”
“应该?”
“再加会很重。”
荀彧沉默了下,微微歪头看向了正缓步走出的郭嘉“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散着黑发,穿着宽大的衣裳,缓步走到了插着竹签的柱子边上,他手指掐住竹签入木点拔出,看了一下荀彧与自己的位置,道“隔八步,入木一寸。”
二人齐齐看向了夏安然“此数据可为极限?”
“不是吧……”夏安然被两个美男子用热烈目光盯着有些害臊,他轻咳一声“制金属箭,可加大伤害;若要增加精准度,尾端三寸处可钻一小孔,并在箭杆中凿一风渠直达尾端,如此射出后,可形成涡流,且减轻重量,如此速度精度都可提高。”
见二人目光灼热,夏安然有些害羞的说“可,可是我还没能做出来。”
他只是理论知道这个知识,据说是唐代的一个僧人发明的,看航空节目时候有提到这个故事,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