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三国(二十二)(6 / 6)

加入书签

能性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延伸而出的猜测,在夏安然只是开一个头之后,他们很快就一路讨论并且得出了结论——王允定是寻到了猛士,且有万全把握,才会来寻曹操合作。

他们是想要曹操带军稳住董卓被刺杀后的西凉军局势。

这未免太看得起曹军了。

刚刚入驻兖州的曹操,还没能完全掌握住兵权呢。

因为兖州前任刺史是自己跑出城被斩杀,他死后兖州军很快回撤城中,并未遭遇大损伤,所以小皇帝可能觉得曹操有很多兵可以用……

这……要说兖州全军兵力,的确不少,但是一来这些人曹操还未能及时消化收服,二来如果带着这些军队入长安,只怕他们还没到长安就能接到消息了。

而且这些说到底都只是夏安然的猜测(夏安然:不,我只说了一句后面都是你们脑补的!)事实究竟是否如此还未可知。

但是旁的不说,无论王允成功与否,或者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曹操是肯定要奉旨入京的。

如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先收服兖州势力了。

这不是一件容易事,曹操此时的兵力为一万四千跟着他发家的亲兵,加上约莫六千余收服的黄巾军,总数约两万人,恰与兖州军人数相当,但是军心这事,并非是打一场就能简单解决的。

他们的时间不多,因为不知道王允究竟要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动手,他们肯定要越早带军到达越好。

这事是武将的领域,谋士们提出的几个建议都被一一否决,其实按照曹仁夏侯渊等人的想法,还是直接打一顿,都是武将,打服了就好。

但是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驳回,耗时耗力,收益低。

双方登时就开始了辩论,但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夏安然忽然轻轻“啊”了一声,见他出声,之前一直默然不语的荀彧投来了疑惑的眼神,夏安然顿了顿,和他确认道“就是说,我们要用最快的方法,最小的损失,得到兖州人的支持和认可……对吧?”

他得到了荀彧确认的回答,然后夏安然想了想,小声的提出了一个小建议。

在他说完之后,全场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xxx

是夜,春末正是昼短夜长之时,今夜又是一个满月,清朗月华散落在地上,勉强可以视物。

在可燃物缺乏的东汉末年,除了大户人家之外,农人们都是没有夜生活的,因而到了月上中天之时,昌邑城已经陷入了一片宁静之中。

而就是此时,却有一群人悄悄从兖州都郡昌邑城内遛出,他们是搭着云梯翻墙而出的。

这群人跑到了城郭之间的一片麦田里头,去年种植的冬麦经过了一个春天的复苏,此时已经快有人膝盖高了,当人佝偻着背,又穿着黑衣猫在里面之时,远在城墙上的守兵并不能看到他们。

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叽叽咕咕又确认了一遍方案,随后拿着木板,扯着棉线就在麦田中忙碌了起来。

这一忙碌,就做到了寅时中才停手,这群人又汇聚到了一起,比划了几下,最后跑到城边学了几声猫叫,城墙上便放下了一架云梯,他们几人身形极为灵活,唯有一个稍稍笨拙的也在伙伴的搀扶下顺利登上了云梯。

卯时,破晓晨光洒下,雄鸡齐鸣,又是一个寻常的早晨。

换防的兖州爬上了城楼,他们要换值夜的同僚下城休息,刚上了城墙他们就发现了不对。

平日安静的城墙上此时极为喧闹,他们原来应当极为疲惫的同僚此时却兴奋异常,甚至举在一起大呼小叫。

上城的卫兵见状猛一皱眉,对于他们这样的态度异常不满,他们刚走到这些同僚身边,就被一个兴奋的人拉着他指着远方让他看。

看什么看?

卫兵眉头紧锁,却也不好拒绝同僚,只能极为敷衍性得远远看去了一眼。

就这一眼便令他瞠目结舌。

便见就在不远处的麦田,他昨夜下城时候还什么都没有的一片青绿色的麦田之中,就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两个大大的篆书。

正是【汉】字,与【兴】字。

是,是神……神迹啊!

这位稍稍认得一些字,所以知道这不是寻常图案的,自以为淡定的卫兵扑通一声跪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