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三国(五十六)上(4 / 7)

加入书签

的冬天曹营靠着转卖炭火,再卖了个小炉子,赚的曹营的仓房都要堆不下了啦!

因为董卓废汉五铢币,如今的东汉依然停留在以物换物的阶段,见曹营居然被破在大冬天动工,于冻土上破土再建储粮室,夏安然觉得说服刘协恢复汉五铢币势在必行了。

货币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了方便商业流通,换言之,不使用货币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商业的发展,而一个国家不可以商业为最重,尤其是对于农业国家来说,粮价操纵在商人手里是大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压制商人。

但是那都是未来的事情,朝廷现在估计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放在铸币以及发行货币上头,毕竟大汉现在尚未收回铜矿,当年的铸币的工匠也在战争中流失了,董卓还将东汉五铢的模板直接给毁了。

猫冬时候的夏安然还兴致勃勃得照着后世通宝的模样给小皇帝画了一个货币设计图送了过去,他暗戳戳得怂恿小皇帝给后世的收集癖们一点发挥兴趣爱好的余地,比如在货币上刻上自己的年号,换一个年号就换一批模板,旧版的可以收回呀。

这些旧版的铜币可以留下几个后融了再做新的,古董收藏可不是现代才有的,钱币收藏也不是现代才兴起的,每隔几年还能发行一个特殊模板的纪念币,限量发售,卖得贵一点点,小钱钱不是就越来越多了吗?

他随便写写,小皇帝却不是随便看看。

小皇帝将来自兖州的书信默默转给了他的小伙伴,手上捧着个小怀炉的诸葛亮默默看完,无奈得叹了口气。

老师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

先行看完的庞统和诸葛亮交换了一个眼神,给与了小皇帝一致的回答,要发行钱币,但是还得从长计议。

无论从货币的设计、防伪、到铜矿的获取都是一个问题,不过说真的将年号印在钱币上的确是个好主意,一来方便国家对于钱币的掌控,旧货币的入库可以使得朝廷对于货币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也能防止防止私铸铜钱。

铜钱在市场上流通,于底层人民眼中铜钱并无异常,但是一旦到了专业人士眼里一定能发现差异,一旦发现了哪里回收的铜钱出现了大规模的异样,就能一路顺藤摸下,逮住私铸货币的。

而且如果以年号为铜钱的铭刻,会使得模仿的成本大幅度提高,本身做一个模板搞到配方能用几十年,现在只能用几年,此方法也能提高防伪效果。

当然,隐性的好处还有,底层老百姓虽然知道上头的是哪个皇帝,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年号,或者就算知道了年号也不知道这是哪两个字,而年号对于帝王来说,就是一种他们最迫切最希望达成的,多半都有褒义。

譬如兴平,就是希望大汉兴盛、平安。

如此二字刻在货币上,就能将帝王的想法传达到最底层。

老百姓可以一辈子不念书,不识字,却不可能一辈子不碰触到货币。

精神的传达是无形的,这是祝愿,也是帝王对天下百姓的希冀。

因为刘协祭天之时出现了吉兆的时候目击者众多,山下也有人旁观到山涧出现虹龙,小皇帝实乃奉天承运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之间,以出生和得位不正攻讦刘协的声音小了许多。

但凡在灾年,总是宗教横行的时候。

黄巾军本身就是宗教的身份所创立的,但是即便他们说的在神呼其神,小皇帝刘协自登基以后,事实上,国家的确是在走上坡路。

尤其是在董卓被诛杀后,再配上这一次祭天之行,刘协是真龙天子的说法就此被敲定。

对于这一番言论,民众表示万分欢喜。

他们终于迎来了真龙天子,国家有救了,未来的日子能够越来越好,他们当然欢喜,但是,有些人就发了愁。

正如之前所说的,但凡想要起兵的人,都要选一个正义的名义。而原本他们最好的正义名义就是,刘协得位不正。且其继位后也是大小灾难不断,

祭天之后,原本上蹿下跳想要将近段时间的灾祸甩锅在小皇帝身上的人,也安静了下来。他们都不是放弃了,不过是蛰伏下来,等着下一个机会,酝酿着下一个借口罢了。

迁都洛阳后,民间暗潮不断,朝廷一直不太太平,而在曹操建议的祭天之行之后,政令的传达明显通常许多,而当如今依托于当小皇帝的朝廷越来越安稳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看不惯曹操-了。

曹操如今的地位超脱于众人之上,无论是民间影响力也好,实权也好,都亮眼的让人不舒服。而最关键的是,小皇帝对他有一定的倾向,使得诸位大臣都感觉到了一阵不安。但要说起来,最让他们不安的,还是小皇帝对于他的信任,他们实在不能理解这种,谜一样的君臣相得的气氛。

曹操虽无涉政之名,确有涉政之实,只不过,他不常呆在洛阳,但是依托于洛阳和兖州的距离,他呆不呆在洛阳,只差一个上朝的区别而已。

反而他驻守在自己的封地之上,还给了人他远离中枢,轻忽权力、安分守己的错觉。

但是敏感的汉臣们都能发现,小皇帝的很多决策之中,都带着明显的兖州风格?什么是兖州风格呢?就是他们现在很恼火的,高效率,以数据为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