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3.约稿事终(1 / 2)

加入书签

“这样,学长,文学报这边的意见呢,是每周约稿一次,文章篇幅没有具体规定,毕竟作家写散文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所以基本上不会特意控制,关于稿酬,是千字千元,毕竟学长您也是这个有过历史成绩的人,在我们文学报里面的优先等级也是很高的,很多老前辈都对您的几篇散文特别的赞赏。”

孙永昌说话的语气中,满是推崇,自己的学长有这种成绩,也是让归属到同一个学校的他与荣有焉。

“嗯,条件很不错。”

顾城摸着自己的下巴,回答着,对于稿酬,他确实不是很在意,主要的是每周一次的周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作家,有了稳定的宣传渠道,是很令人开心的事情,而普遍大家选择的都是省级报刊或者是地方性报刊,只有顾城,直接跳过了这些环节,走到了全国报刊的位置。

有多少作家能够登上一篇,都感觉兴奋异常,这可是华国最优秀作家的荣誉啊,而顾城起步就是一月四篇,相比之下,优越感瞬间就油然而生了。

千字千元,虽然这个稿酬已经算是十分高昂了,但是跟正常的出版带来的利润还是不能相比的,散文一篇正常的字数也不过是三四千字,算起来也就是三四千的稿酬,一个月发五篇,也不超过两万块,对于一般的作家来说,确实是十分的不错了,按照现在的消费标准,绝对的上流水平。

但是跟身家千万的顾城相比,只能说一句小钱而已。

之前转载顾城字帖的散文,文学报自然也是给了稿酬的,但是因为这个金额属实有些太少了,所以在顾城的稿酬里面根本不太显眼,也没太过在意。

而且对于很多作家来说,文学报给出的稿酬是一种评定自己在业内地位的方式,像这种千字千元的档次,已经算是最上面一层了。

“对于类型有要求么?”

顾城继续开口,虽然自己脑海中什么样类型都有,但是还是开口询问一下比较好,这样省的自己投稿的时候,会因为种类不符合而遭受到退稿的待遇。

“这个并没有要求,主要符合当下阅读习惯的都可以。”

孙永昌翻阅了一下自己面前的笔记本,上面写了自己在开会上做的备注,很明确的标注出来了会议上主编关于对顾城约稿的要求和待遇问题。

“行,正好我的存稿还有几篇散文,要不我先发给你看看?适不适合我们报刊的定位。“

顾城还真的有些存稿,作为一个合格的文学爱好者,他总是会有些触景生情的感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些符合情景的前世文章。

为了避免之后记忆减轻遗忘,每次顾城都会顺势用电脑给记录下来,等待着有用处的时候。

现在无疑就是这个时间了,直接通过邮件的方式,让对方审阅一下,看看是否符合他们的审美和鉴赏。

“真的么?如果是这样,那太好了,师兄,我的邮箱地址您应该是知道的吧?我们会第一时间审阅的,给您一个答复的,”

说实话,孙永昌的压力也是有点大的,他是一个刚工作没几年的毕业生,在出版社并没有有很强的人脉,以后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话,肯定是需要一些助力的,这些助力就是来源自己的业绩。

而现在顾城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棒的切入点,报社里面对于顾城的看法也是分成了两极,一些人认为应该大肆的宣扬对方的成就,给犹如一潭死水的文坛增添点激烈对方反应,树立起一个青年作家的榜样。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保持着落后的观念,认为顾城刚刚出道一年不到,资历太浅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沉淀沉淀,把这些机会让给出道更久的老作家们。

孙永昌自然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他一直认为,文学这个东西就是这样,有水平就是有水平,不是能够靠着资历来拉近距离的。

所以主编做出约稿的邀请,还给了一个周刊的长期位置,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如果现在这个时候,顾城能够提供一些优秀的文章,是很有利于主编反击那些意见不合的对手的。

这中间的联络人孙永昌也自然地位水涨船高,成为报社越来越需要依仗的人物。

顾城当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里面的纠缠的,他只是觉得对方对自己的看重,需要一些回馈,所以才这样提议。

两个人挂断了电话,顾城拿出了电脑的存档,里面存储着他的一些文稿,仔细斟酌了一下,选定了几篇文章。

分别是前世郭沫若的《梦与现实》,许地山先生的《山响》、《蝉》、《海》写物三部曲,这四篇文章基本上可以撑起第一个月的文稿了,选中了以后,直接通过四封邮件,发送到了孙永昌的邮箱里面。.

接下来就是对方的事情了,顾城对于这几篇文章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无论是许地山,还是郭沫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