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0 全息 明祖三国杀 刘备 感谢大自然的……(2 / 4)

加入书签

少存在感的刘备。毕竟刘备以前混得实在是太惨了,丧家之犬一样被到处撵。跟过的主公一个接一个GG,很多人都没看出来他有以后有本事三分天下。朱棣:我要赶紧统一南方然后去打曹操。接下来,朱棣在打刘备的时候,发现这家伙抵抗得一点都不激烈。而且这人防守的底盘没什么打头,他手底下的张飞关羽又很难啃。朱棣眉头一皱,决定先绕开这边。反正就一个郡而已,不要紧。先把荆州大部分地界打下来,再回来啃这里也不迟,没必要现在就死磕。刘备:谢天谢地!天幕前观看视频的众人替朱棣心急:“他怎么就放过刘备了呢?”放过刘备必然养虎为患,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刘备他提前找到诸葛亮了,诸葛亮他提前告诉刘备可以去益州摘桃子了。诸葛亮表示:“如今南北俱都局势混乱,不是安身立命之地。荆州恐难抵挡江东的攻势,不如先取益州。”刘备:“益州牧与我同为汉室宗亲。”诸葛亮:“现在的益州牧刘璋不如其父有手腕,已将益州弄得内乱四起。百姓何辜?主公也要为百姓考虑一二啊!”这个理由找得就很好了,蜀中那边刘璋和张鲁的两方势力快打成了斗鸡眼,被牵连的百姓数不胜数。只要刘备过去能给百姓好日子过,绝对不会有人说他闲话。毕竟刘璋确实是个傻缺,要不是益州有天险阻隔,大家早打进去分地盘了。说干就干,刘备在诸葛亮的出谋划策之下顺利从荆州泥潭脱身,去了益州。益州的刘璋很好忽悠,在他们略施小计之下就主动引狼入室,请刘备过去帮忙了。这个忙帮着帮着,自然就把州牧之位帮到了别人手里。此时朱元璋在北方搞定了袁绍残党,朱棣在南方吞掉了荆州刘表。朱棣一听刘表生病就知道自己的大好机会来了,攻势越发猛烈。他还派人去刺激刘表,期望对方直接一命呜呼。没想到啊,刘表居然真的提前嘎了。朱棣:天助我也!朱元璋紧赶慢赶想趁南边打得火热过来渔翁得利,结果刘表死得太快了,刘表的儿子又是废物一个撑不起来。等到曹军集结的时候,南边也打完了。朱元璋:啧,早知道不着急收拾袁绍的小崽子了,几个废物点心根本掀不起浪来。朱元璋扼腕不已,但是机会已经错过,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北方已经没了威胁。剩下的都是匈奴一类的小虾米,不足为虑。朱元璋碎碎念:“刘表怎么就死得那么快呢?他多活两年多好。”荀彧揉揉眉心:“主公,连年征战需要稍微休养一阵了,否则军需跟不上供给。”朱元璋一顿:“我看看,屯田制不是搞得挺好的吗?”曹操原本就有屯田制,朱元璋来了之后又改进了一番。所以朱元璋觉得应该不会有问题啊,还是说时间太短成效不明显?结果一看,确实如此。这才一年多,而屯田也不是说弄就能弄好的,要出明显的成果还得再等等。朱元璋老大不高兴地决定休养生息一两年,等养肥了再打。北边曹操不打过来,南边朱棣松了口气。荆州可不好打,这一场仗打完,他们必须得休息。幸好曹操没有下一步动作了,不然朱棣还要头疼。父子俩不约而同地搞起了内政。他们俩都有各自的内政他大才辅佐,其中朱元璋身边的人才最多,毕竟曹操留下的基础真的扎实牢固。但是,人才再多也架不住当主公的自己坑。朱元璋问道:“你说武器马匹损耗有点大,得再进行购置,但是咱们钱不够了?”荀彧叹气:“不错,之前官渡之战消耗甚巨。”朱元璋苦思冥想:“那我们可以铸钱吗?只要多铸点,就有钱买马匹和兵器了。”荀彧:……荀彧感觉到了大大的不妙。他耐下性子提醒:“主公,铸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之前董卓改小钱就引发了民乱,北方好不容易平定,不能再生事端了。”朱元璋的绝妙提议被心腹大才打回来了,他有点闷闷不乐。回去苦思冥想了很久,原主曹操到底是怎么解决缺钱问题的。然后他想起来了,曹操这家伙他盗墓啊!淦!怪不得原主之前总能搞到钱!但是让朱元璋搞盗墓他是不肯的,他制定的《大明律》里给盗墓定下了特别严苛的刑法,可见他本人非常厌恶这个。不能盗墓,那就得找别的法子来钱。朱元璋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跑去找大才荀彧商量:“我们抄了贪官污吏的家产吧!”荀彧再次:……“扒皮萱草!这样以后就没人敢贪了!这群家伙肯定家底丰厚,多抄两个就有钱了!”明朝来的朱元璋脑子里完全没有世家大族的概念的,哪怕看了曹操的记忆,也下意识没太放在心上。毕竟明朝的那些家族在他手里,不都是随随便便就能灭九族的?然而这个时期的官员大多出身显赫,背靠世家,根本不能随便动。而且世家自己就有钱,抄家抄出来的更多是世家底蕴。真这么搞的话,本来就因为用人不问出处被世家诟病的曹操,能够迅速引起世家的群起针对。所以荀彧严词拒绝了。朱元璋:“不能搞世家子弟,那我搞自家人总行了吧?”他可是盯了很久了,曹家远亲里头就有蛀虫。可气死他了,敢贪他老朱的钱。荀彧实在是劝不住,只能随他去。北边在闹腾,南边也没好到哪里去。朱棣:“想出海捞金。”江东群臣:“也不是不行,海上丝路一直是开着的,我们也可以掺一脚。”朱棣:“但我是想去打东瀛。”群臣:???朱棣:“我依稀仿佛记得东瀛那边有银矿,不拿可惜了。”群臣:……这都哪儿听来的消息?他们怎么不知道?朱棣整天对着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