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专题 华夏黑月光2(1 / 3)

加入书签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成蠕那样带着记忆还玩砸了的,有本事的人哪怕通关失败都要选择封锁记忆。于是有只擅长打仗的皇帝,苦读春秋战国的军事著作。以史为鉴,结合自己的天赋技能,配合名将打算用武力强行一统天下。他们认为,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武力之下都是纸老虎,只要大秦武力值够高,统一是迟早的。然后秦国就开始了和六国死磕的日常。先挑能灭的灭了,灭不了的就慢慢打。玩家们觉得自己才三十来岁,有的是时间。然而没有郭开帮忙搞定李牧,赵国成为了最难啃的骨头。历史上和楚国对峙三年算什么?秦赵这对冤家从战国初期就开始打,打了这么多年互有胜负,这才是真正的劲敌。幸亏赵国国君昏庸,在两国的战场上秦国才能力压一头。毕竟战国时期的战争,很多时候不仅只是武将之间的征伐,更是国君、相国之间的博弈。始皇看腻了蠢货,于是挑着表现不错的看。第一位选择了在和赵国打仗时声东击西,悄悄灭了其他几个小国。最后只剩下楚赵,他两面开战,先灭楚再全力打赵。没想到在此期间,愚蠢的赵王迁被他那位颇有贤名的兄长公子嘉成功篡位。赵国迎来了一位还算不错的国君,灭赵的难度直线上升。双方你来我往打了许多年难分胜负,大秦因为连年征战不得不修生养性。一直到玩家寿数耗尽,也没能干掉最后那个赵国。始皇微微皱眉。他当年灭赵之后,公子嘉去北边代地建立代国。不过那个时候李牧已经死了,所以公子嘉不成气候。可是副本里李牧还活着,有他相助,公子嘉如虎添翼,难怪花了几十年也没能灭赵。始皇又换了一个人的副本直播观看。这次的这位没有着急灭楚,而是选择和赵国杠上。趁着赵国国君昏聩,全力进攻。这位玩家为了确保赵王迁一直在位,着力防备了其他赵国宗室。因而公子嘉等有识之士提前被他派遣刺客击杀,赵国未能发动政变。不仅如此,对方还利用赵王迁的昏聩,忽悠他去疏远打压李牧。虽然效果不如历史上那么好,但也对李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只可惜李牧未死,哪怕后来因为一直没能打退秦国被赵王迁罢免,替换了其他将军上去。可有李牧在后方指点,大秦依然花了更多的时间才成功灭赵。始皇灭六国用了十年,这位玩家光灭赵就不止花了十年。始皇疑惑不已:#34;既然他知道应该挑拨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为何还能花费这么久?#34;戌狗教授将视频往回拨,回到尉缭那里。尉缭提议要三十万金贿赂六国,玩家认为太多了,不行,顶多给三万,大秦没钱。最后讨价还价,给出了十万金。因为钱给的不够大方,郭开出力的时候不是很积极。尤其是郭开打听过大秦臣子的待遇之后,认为秦国俸禄太低,过去了还不如在赵国当相国舒服。所以郭开就随便挑拨了一下,没有竭尽全力帮忙弄死李牧。始皇:..#34;朕猜这个玩家名叫朱元璋。#34;戌狗教授:【始皇英明。】始皇忍不住扶额。其实刚开始给的金少点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老朱给秦国官员开的待遇不行。郭开在赵国奢侈享受惯了,怎么受得了给朱扒皮当臣子?大秦虽然假期也不多,但始皇给钱给地给爵位给官职,一点都不吝啬。想要员工跳槽,光给个贿赂的钱可不一定有用。人家顶多帮你干点不痛不痒的事情,你不提供个更好的岗位,谁乐意把之前的公司搞倒闭啊!不过朱元璋好歹成功干掉了赵国呢,多的是人打不过赵国的。尉缭要的那三十万金,肯给的人还真不多。朱元璋再怎么抠门也给了十万,因为他知道这笔钱不能全省下,这是必要的花销。但,也有人觉得不是。第三位玩家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大秦国力强盛,必然能够一统六国。那么就没必要花冤枉钱贿赂六国高官了,直接给他们许诺你干完这票跳槽来大秦就行。结果同时出去贿赂了赵国的相国郭开、齐国的相国后胜等多位高官,并统统许诺让他们来秦国当相国。主要不许诺相国之位的话,郭开后胜等人不乐意帮忙。谁让他们自己就是相国呢,还一个是武力强大的赵国相国、一个是天下最富的齐国相国。大秦不给钱也不给同等待遇,他们就不肯来了。玩家心想这不就是空口白牙的许诺吗?反正先这么许着,等灭国了再反口就是了。于是答应下来。结果还没等灭国呢,后胜和郭开一通气,发现自己都被许诺了相国之位,顿时就不高兴了。虽然两家没有联手,但郭开也不乐意帮忙搞李牧了。——钱也没给,许诺的职位也是骗人的,这个秦国不能处。至于剩下的玩家,也各有各的骚操作。有人觉得三十万金拿来贿赂六国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尉缭此人反复逃跑不能信。于是自己找了个信得过的带钱去出使各国,结果对方没有尉缭的本事,把事情搞砸了。还有人干脆就在尉缭屡次逃跑之后恼羞成怒,下令通缉对方。尉缭一气之下干脆跑去了赵国偷偷支持公子嘉篡位,帮着赵国搞秦国。始皇深吸一口气。他今天总算是把世界的参差给见识了个遍。光一个尉缭就整出这么多不同的发展,其他的人可想而知。没有记忆的玩家们可不知道哪个人才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大功臣。有人见了李斯之后弃而不用,因为他是吕不韦的人,吕不韦的人怎么能信呢?有人遭受荆轲刺杀之后,想起十年前大秦本来要驱逐所有六国客卿。心里觉得要是当时就把那些不可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