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 143 章(1 / 4)
太子听闻此言, 不由瞪大了眼,呼吸开始急促起来:“叔公,此事、此事……若是汗阿玛还活着, 那孤此举岂不是形同谋逆?”
“断无这种可能!”索额图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蛊惑之意:“我在军中安插的人手传回了消息, 皇上此时,多半已经崩了,便是侥幸没崩, 眼下只怕也已人事不省, 到时,咱们正好将气死皇上的罪名扣在大阿哥的头上……皇上驾崩,您贵为太子, 继承皇位、稳定人心、操持先帝后事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太子紧锁着眉头, 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显然,索额图的提议对他来说极具诱惑力, 可他对于此事到底还是有些迟疑, 毕竟在此之前, 他从未考虑过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他一直以为, 他会等到康熙自然病逝, 然后从康熙的手中接过大清的担子。索额图是一心盼着康熙逝世, 太子对康熙还是有些父子之情的。
且康熙眼下对太子虽说有些不满, 但并未流露出废太子之意,父子之间尚有转圜余地。若是太子当真在康熙生死未卜之际踏出这一步,就再也回不了头了,成则坐拥天下,再无后顾之忧, 败则将被废黜太子之位,沦为阶下囚,兴许连性命都保不住……
索额图见太子犹豫来犹豫去,颇有些看不过眼,不由提醒道:“您可得尽快做出决断了!若是等大阿哥带兵打回京城来,您再下决心,可就晚了!您即刻登基,还能够占据大义,等大阿哥回了京城,他又是最后一个见到皇上的阿哥,若是他买通皇上身边的人,说皇上临终前改立他为太子,可就对您大为不妙了!”
说着,又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等话来劝说太子,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说到前朝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让太子觉得,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他们。
联想到这些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太子不由心潮澎湃,开始畅想起自己继位以后的未来。
“叔公说得有理,就按叔公说的办吧。”
……
这几日,皇城之中政治嗅觉敏锐的官员,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先是康熙在边关患病,生死未卜,大阿哥率军回京说是要给康熙寻找大夫治病,后有太子全城戒严,对大阿哥发难,道是康熙已崩,大阿哥秘不发丧,心怀不轨,有谋逆之意,勒令大阿哥即刻扶灵回京,不可带着大军,否则立刻派人抓捕大阿哥。
与此同时,太子还对朝中大臣们宣称,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要登基为帝,操持康熙后事,并处理此番征战噶尔丹的后续事宜——噶尔丹已败,但由于康熙突然患病,他找机会逃了出来,他给清廷造成的威胁过大,无论是谁做皇帝,必不能容他活着,是以针对噶尔丹的追杀要进行下去,且那些被噶尔丹吞并的土地也得重新收回来,纳入管辖范围之中。
若是能够确定康熙已经身故的消息,太子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是,边关那边可没传出消息说康熙已经驾崩了,只说康熙还病着。大阿哥和太子,究竟谁在说谎?
站在朝臣们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当然是不赞成太子在康熙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登基的。要是太子登基了,回头康熙又活蹦乱跳地回来了,那拥立太子之人可没什么好果子吃。倒不如,就这么拖着吧。一国之君驾崩,总归不是一件小事,得拿到了切实可靠的证据,才能够有下一步动作。
于是最近,朝堂之上隐隐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太子的人自然是站在太子这边儿,坚称康熙已逝,要拥立太子登基,大阿哥的人对此自然是坚决反对,称康熙未死,太子这么急着登基,是想谋朝篡位,以佟家为首的帝党则咬死了在未确定康熙的死讯之前,太子不能登基。
朝中的局势一下子僵持了起来。
太子这些日子监国,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比较配合的,部分不配合的,经他一番整治,也变得配合了,他本以为,他在公布了康熙的“死讯”之后宣布登基,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他没有料到,他的这个决定居然会遇到这么多的阻力。如今,由于他被人质疑有篡位之心,他在朝中下达的指令,变得寸步难行。
索额图见状,给太子出主意道:“您的手中有东宫护卫,实在不行,咱们就趁着几日后的大朝会之际,带兵将文武百官全部扣住!识时务的,可以活着走出去,不识时务的,就视为乱臣贼子,就地格杀!”
索额图见太子面露犹豫之色,又劝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殿下!”
开弓没有回头箭,太子与索额图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自然也就回不了头了。
太子似是下定了决心,咬牙道:“就依叔公所言,只是,此事具体怎么实施,咱们还得好生布置一番……”
连强行登基之事都敢做,杀几个不听话的官员,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对于太子来说,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步子,自然不难继续走。
太子在前朝动静闹得太大,就连后宫,都受到了些许影响。
惠妃作为大阿哥之母,最近称病在钟粹宫中闭门不出,生怕被太子逮到机会,暗害了自己。
至于其他妃嫔,也一改往日嘴上不饶人的性子,变得谨言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