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大学(2 / 4)

加入书签

而过。

薛慈是方教授门下最小的弟子,也是他最后一位亲传弟子。

许多和方教授同资历的教授,或是对手或是朋友,都又酸又妒,偷偷讽刺他就是眼光被小弟子惯挑了,活该现在再收不到新弟子。但方老每每听到这些“酸言酸语”,都很洋洋得意表示:那我确实如此,有这个小弟子足够了,不抵得上你们那一大堆徒弟?难道你们不想要?不嫉妒?

这话能将人气得仰倒,还无法反驳……主要是薛慈的资历太辉煌煊赫,都不太好挑毛病。

而拿了大堆奖项,拥有无数一作顶刊论文,在国际上推进几次芯片原理改动和发明的“Ci”,其实还是个刚刚才高考完的高中生。

也就是薛慈的出身本就需要低调,在芯片学界的发言辩论通常是虚拟形象,那十八岁的年龄标注被当成随便填写的年份,没人以为是真实讯息。要不然足够将那些和他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各国界大佬羞愧而死——和个十八岁(先前还没满)的高中生辩论,还没辩过。

Ci辩论前,甚至还在准备高考。

原本,不管是薛慈身为方老弟子的这重身份,还是他曾经得出过的学术成果,这些履历都足以让无数名流大学对其伸出橄榄枝,直接保送。参加高考这种行为不免显得有些多余。

但方老认为,薛慈绝不能错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还是应该体验一下,才半催促着薛慈去参加了高考。

知识深度和芯片专业这方面分数,薛慈当然是信手得满。但因为这么多年没学过标准化的教育流程,答分角度恐怕不会太全面,方老也没指望薛慈考出个特别高的分数——基础在那,总不会太低就对了。

反正也是保送方老目前任教的华大。

明明是方教授强烈要求的薛慈参考,事到临头,又比薛慈这个高考学子更紧张。连着方师母都每天炖汤熬补品给送来实验室,十分重视。

哪怕他们当年自己儿女高考时,还没这样如临大敌的警惕过。

薛慈被补得有些上火,但还是乖乖喝师母送来的煲汤。直到考完最后那门科目时,不禁松口气。

这画面被方教授看见,还以为薛慈是考试的压力太大,都有些后悔逼考,不敢问薛慈发挥如何。

也就是在分数出来那天提过一句,听到小徒弟语气稀松平常地说“不错”时,觉得还是要给爱徒留些面子,坚决不再问了。

薛慈顺利被录取进华大。

临近开学,薛慈作为大一新生去递交报道。

正是迎新时刻,各个窗口的人都颇多。

薛慈因为流感而戴着蓝色口罩,被淹没在人群里。他身边没带行李,排队还算是轻松的,有一下没一下地低头刷着手机屏幕。

薛慈身量在北方男生里并不算太突出,但因为人瘦削修长,比例又好,视觉上显得很高。他皮肤又如雪一般是冷白色的,那双手甚至白的晃眼,在人群里就显得很出挑了。

来采访新生的记者社学长一眼便看见在人群中排队的那位显眼新生,见他又没行李,算很方便被采访的人群,便笑嘻嘻上前提问:“那位学弟,欸,就是玩手机那位——”

薛慈被叫住,抬了抬眼,把手机放回口袋,也没解释不是在玩手机而是在看PDL最新流出的题目分析,静静看着来人。

学长走近了,都架上摄影机和话筒,看到薛慈的第一时间还是愣了下。

蓝色又形制普通的口罩遮住了大半的脸,偏偏还不减风姿,那双露出的眼睛生得极为漂亮,睁敛都是风情,看得出应该长相不俗。学长一边哀嚎,这届新生的质量也太好了,学妹肯定没他们份,校草人选又要换人了之类乱七八糟的脑补内容时,面上还是十分冷静含蓄地笑着问他:“可以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薛慈很安静地点了点头。

学长问的就是很普遍的新生采访问题,比如第一天来华大的感觉,和一些相当常规的套话:“同学认为华大的表演系有什么特殊优势呢?”

这么好看的学生,当然是表演系的了。

学长理所当然地想。

不过华大的表演系虽然很不错,但其实还是比不上隔壁的京影与华影专业,分又高,也不知道为什么新生挑了这,按照新生的外貌条件,科里红应该不成问题吧。

薛慈顿了一下,非常流畅地将华大招生简介里关于表演系的优势挑拣了一下说出,他语句清晰逻辑分明,声音还怪好听,采访的学长都要被他说服了,笑着道:“怪不得同学报名了我们华大表演系。”

薛慈:“……”

他顿了顿,还是很平静地说道:“我报考的是芯片系。”

学长:“……”

薛慈:“?”

学长猛地睁大了眼,很震惊:“你不是表演系的吗!”

薛慈无言摇头,奇怪地道:“学长是不是认错了人?”

“……认错了。”

采访学长这才想起,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以为,根本没问人录取的什么系。尴尬的脚趾扣地同时,连忙转移话题,仓促又问了几个问题,才带人扛着摄像机离开。

等走了才又开始后悔,这可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活的芯片系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