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一百五十七章(1 / 2)
自北向南的一列马车上,中间的那一辆与别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拉车的马有两匹,整个车厢也比旁的大了许多。
这里面坐着南下赴任以及返乡的刘玉真一家:陈世文、刘玉真、慧姐儿、康哥儿、瑾哥儿以及瑜哥儿一共六个人。
以往她们往返京城与南方都是坐船,又快又好,但这次比较特殊因为靠近京城的这一带由于天气太冷,海面已经冻结成冰,无论是大船还是小船都无法行驶。
而陈世文要赶在明年衙门开印之前赶到越城上任,也要赶在过年之前回老家探亲,所以他们这一次南下只有马车可以选择。
好在陈世文如今已是官身,不但远途有驿站可用,马车的规制还翻倍了。刘玉真便吩咐人将这辆马车好好改造了一番,不但把以前用过的那些法子都安排上,还添了几个小玩意儿。
身着一件薄棉衣的瑾哥儿以手触摸着车厢,惊奇道:“娘,这车昨天是热的,今天也热!”
“这是因为里面埋了铜管的缘故,”刘玉真解释道:“铜管一热连带着车里面便都热了,我们京城的家里不也是如此?好了,别摸了仔细烫着手,过来喝口水坐这样的车得常喝水不然会生病的。”
瑾哥儿也觉得有些渴了,走过来就着刘玉真的手咕噜噜喝了一大口水,“娘,还要喝!”
刘玉真于是又给他倒了小半杯,柔声道:“喝完这一杯就够了,待会儿午膳的时候有你喜欢的笋干鸭子汤,我让人在后头的马车里炖上了,等车停了就能喝。”
“爹也喜欢喝!”瑾哥儿看着车厢的另一侧,高兴地补充道。
车厢的另外一边,陈世文正在考较康哥儿,他们两个人的旁边则坐着慧姐儿和聚精会神听得认真的瑜哥儿。
马车虽然行走在平坦的官道上,车轮也被厚厚的棉布包裹,但依旧免不了颠簸。这样的环境是很不适合看书或者写字的,刘玉真也不支持他们这样做,担心书没读进几本,反而把眼睛给看坏了,得不偿失。
所以没有书看的陈世文只好考较几个孩子,其中四书五经已经读完,可以下场考童生了的康哥儿便得到了重点照顾。
陈世文考一句,再根据他的回答仔细地讲解一句,他的学识毕竟比康哥儿的举人夫子强上许多,所以这样讲课的模式也立竿见影,康哥儿有了较大的进步。
同样读过四书五经的慧姐儿也是若有所思,向陈世文问了几个问题,就连最小的瑜哥儿听着听着也能说上几句了。
就是瑾哥儿兴趣不大,宁愿去琢磨车厢上镶嵌的铜管也不愿意专心听讲。好在刘玉真并不是那种执着于望子成龙的,见他喜欢景物模型也并不阻止,只要能完成功课便允许他玩。
待瑾哥儿的茶喝完,陈世文那边也告一段落,他的表情有些欣慰,但还是严肃道:“康哥儿,你到下一个驿站之后,将这《中庸》再通读一遍。”
“是,孩儿知道了。”康哥儿郑重点头。
“爹,爹到我了。”瑜哥儿见哥哥回答完了,举起小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我也会背!”
陈世文笑道:“好,那爹就考一考你……”
瑾哥儿见状也凑上前去,“爹,还有我,我也会!”
在回京路上的一家人其乐融融,马车内时不时有笑声传出。无独有偶,远在清源县的陈家亦是如此,上至陈世文的祖父下到看门的下人,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开开心心的,嘴笑得合不拢。
这还得从月初收到的那一封信说起,陈家最有出息的三孙子前些年考中了状元,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今年初来信说升了官,一村人都与有荣焉,走出门去都抬头挺胸的。这还没完,陈家这个月又收到了信,说朝廷每三年会给离家千里之外的官员放探亲假,陈三老爷要回来探亲了!
说到这陈家,整个县城的人都羡慕得不行。谁能想到他们家出了个文曲星呢,如今已经是给皇帝老爷效命的官老爷了。听说还见过了皇帝老爷,
不但如此,他们家还建起了大宅子,买了几百亩良田。如今是使奴唤婢,全家都是老爷太太了。
“老太太,那几处院子都收拾好了!”丫鬟春莲走了进来,高兴地回道。
陈家老太太张氏闻言抬起头来,追问道:“都收拾好了?一共有三处院子呢,老三和老三媳妇要住一处,两个小的和他们住一块,这样我们也放心,夜里老三媳
妇要起夜看看有没有他们安分盖被子也方便。“
“至于两个大的则要住另外的地方,特别是我的乖孙康哥儿,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大了都要到什么外院住的,可不能和女眷再住一处,不然会影响名声。”张氏乐呵呵地笑着,“他将来可是要学着他老子读书考状元的,轻忽不得。”
“对了,还有慧姐儿也是个大姑娘了,如今家里屋子大,让她也住一处院子,宽敞!”
这些话张氏这个月已经说了好几回了,语句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但春莲却没有半点不耐烦,不但没有不耐烦她还和之前几次一样高兴地奉承道:“老太太,都按照您的吩咐弄好了,箱子里的被褥也拿出来晾晒过,一点潮气也没有,三老爷、三太太和几位姑娘少爷们见了都会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