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4 章(2 / 4)

加入书签

要去找附近村子里那个老太太买小鸡仔,田玲自告奋勇说道:“既然要买鸡仔,那干脆我跟你们走一趟吧。”

田玲解释道:“我有个表哥在养鸡场工作,我以前在娘家时,没少听他说养鸡的事。他可是把怎么挑选鸡仔的技巧都教给了我,所以我家当初买的那三只小鸡仔,没有一只养到一半就死了的,全都长得健健康康。”

一听说田玲会挑选鸡仔,宋兰梅和孙灵芝顿时就心动了。

没办法,鸡苗要养活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养死了。

如果能有个人会挑鸡苗,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宋兰梅和孙灵芝还有田玲在菜场买完菜后,就提着篮子朝那老太太村子的方向走去。

老太太

的家在村子靠近山的那一边,宋兰梅跟着孙灵芝和田玲从村子外面绕了过去,并没有从村子里借路。

站在篱笆墙外,孙灵芝扬声朝里面喊:“大娘,你在家吗,我来看望你来了。”

孙灵芝的话音落下没多久,院子里的房门就被人从里面打开,一个老太太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满头花白,眼睛却看着炯炯有神。

“哦,是你呀,进来吧。”

老太太打开篱笆门,让孙灵芝带着宋兰梅和刘静娥进院子。

宋兰梅和孙灵芝她们进了屋子后,老太太把门关了起来,然后开口问:“要什么?”

宋兰梅:“大娘,我想跟你换三只鸡仔,2只母鸡,1只公鸡。”

宋兰梅谨慎地用了“换”这个字,而没说“买”这个字。

“行,你们先在这坐一会。”

老太太说罢,转身进了里屋。

宋兰梅和孙灵芝她们都不清楚老太太去哪里找鸡仔,不过她们也没多问。

毕竟在这种地方,还是别好奇心太重,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宋兰梅感觉自己没等多久,那老太太就又回来了,手里还多了两个盖着白布的竹篮。

“这里是5只鸡仔,左边3只是母鸡,右边2只是公鸡,你自己看看要哪3只。”

老太太把两个竹篮搁在宋兰梅面前的桌子上。

宋兰梅望向田玲,田玲主动凑到篮子前:“我来挑挑。”

田玲把每只小鸡仔都托到手心里看了看,然后跟宋兰梅指了下自己看中的3只。

宋兰梅知道自己不会挑鸡苗,所以就直接采用了田玲的选择。

老太太抬眼看了下宋兰梅,“那就这么选定了?我丑话先说在前头,出了这门后,要是养死可别来找我。”

宋兰梅点头:“嗯,我知道的,我不会怪任何人,毕竟鸡苗本来就不好养活。”

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你也不用太担心,你手里这3只鸡仔比剩下那2只好养活,你只要用点心,就等着吃蛋和肉吧。”

听到老太太这么说,宋兰梅瞬间明白田玲这是挑对了的意思,感谢地望了田玲一眼。

田玲朝她笑了笑。

买好鸡苗,宋兰梅她们提着自己的竹篮就打算回去了。

在快走出屋子时,老太太突然出声:“等一下。”

宋兰梅和孙灵芝她们都疑惑地转头朝老太太望去。

老太太看向孙灵芝:“你昨天在我这买完鸡回去后,有一个来买鸡的小媳妇,跟我打听你买鸡花了多少钱,不过我没告诉她。她也是你们那一片的。”

老太太口中的那一片,指的就是大院。

在林松岛上,要辨别一个人是大院走出去的人,还是岛上的村民、渔民,其实很好区分。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人身上的衣服有没有打补丁。

通常,大院走出去的大人,身上衣服打补丁的比较少。

因为

不是随随便便哪个家属就可以随军的,按照规定,至少要干到副营职,家属才可以随军过来。

而能够干到副营职了,工资待遇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家里人不至于连一身没补丁的衣服都找不出来。

听到老太太的话后,宋兰梅和孙灵芝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刘静娥的身影。

知道孙灵芝买鸡的人不多,刘静娥恰好就是一个,而且刘静娥家昨天中午还正好吃了肉。

孙灵芝:“大娘,她鼻头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塌?嘴唇还有点薄。”

老太太点头:“跟你说的差不多,眼睛还是细细长长的。”

孙灵芝和宋兰梅一听,瞬间越发肯定那个小媳妇绝对就是刘静娥没跑了。

而如果刘静娥此刻站在这里,她绝对非气炸不可。

她昨天向老太太打听消息时,老太太的态度可没有像现在对孙灵芝这样有问必答。

孙灵芝:“好的,谢谢大娘你的提醒,我已经知道她是谁了。”

在场只有田玲一头雾水,听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所以一离开老太太村子的范围后,她就迫不及待朝孙灵芝问道:“孙婶子,你刚才说的那人是谁呀?”

宋兰梅:“我猜应该是刘静娥吧。”

“没错,就是她。她这人可真是闲的没事做,买鸡就买鸡,打听我花了多少钱做什么。我花的是我自家的钱,跟她又没有半毛钱关系,她这是操的哪门子心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