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2、提议(3 / 3)

加入书签

二十年来人口增长也是相当可观的,再过个十几年,数量就会变得惊人。现在要未雨绸缪一下,将来宗室做官的名额要怎么分配?

公孙佳没提这两条潜规则,直接给出了她的草案——按着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考试。

这也是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血缘。血缘越近,做官的起-点就越高。像皇子,活着基本就能封亲王,就能开府,皇帝的亲儿子燕王还领兵呢。血缘远一些的,快要掉出五服的,出仕可能也就是个六、七品的官员。比起求官不得的寒门书生那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在整个朝廷的体系里是数不上号的。

第二条是能力。也就是考个试。

皇帝本来对宗室做官没有特别留意,因为他家人口还不算庞大,他自己心里又有一杆称,能看出来谁个能用、谁个不能用,自家人做什么样的官职就差不多了。然而,等日后人口繁衍,后继的皇帝不能尽数接触所有的宗室,又或者后续皇帝眼神不行,宗室就散养么?

当然,散养也行,但是利用率未免太低了!

公孙佳现在做的就是——给宗室一个标准。够格了,就按照他们的血缘远近,给相当的等级的官去做。

每次选官,就给宗室一定的名额,名额是个比较固定的比例——这个可以商量——定下之后,再从姓章的人里选。把道道划清楚。这样是皇室的自我克制,也是对宗室的一种优选。让有能力的出头,没能力的躺平“做一富家翁”。

公孙佳敢上这道表章是因为她认为皇帝是个讲道理的明白人,不会认为她这样搞是要限制皇室的势力。而且,皇帝一直以来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做的,朝廷上下也比较习惯了,只是没有把这一套明确成一套固定的规范。

再说了,哪里都会有人情面子在,这一套也不可能完全地执行。但是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

朝上也有不少宗室,听了之后,犹豫片刻,倒也无人反对。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虽然是限制了名额,却也保障了名额!给宗室留了一块自留地,这个自留地还是可以到处飞的,不限于某一职位。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到了给子侄辈谋职位的时候了,其中的利弊一言难尽。

皇帝下令太子与政事堂、延安郡王等人去议这件事,然后把公孙佳单独拎去密谈。

~~~~~~~~~~~~

一老一小如今倒像是一对养生老友一般,一人身边放着一支手杖,中间摆着壶清茶,点心也都是淡清不腻的。

皇帝说:“说吧,你怎么想的?”

“真是被宗正赶鸭子上架的。”

“嗯?”

“将来对北地的战事……陛下子孙子里的英才,就闲着吗?臣出京一趟,才知天地宽阔,宗室们在京里怕是要养废了。更难带!”她出身勋贵之家,盯着战事才是本行。

皇帝笑了:“你又骂信都侯了?”

“我哪敢?骂不动了,再把自己气坏了。陛下,各位殿下都已成家,该立业了。”以公孙佳对皇帝的了解,这样一个皇帝,是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孙们变成信都侯那个样子的。

皇帝却另有考量,道:“也好。”

公孙佳不再多说,反正她这个建议对皇室也没什么害处。要说养大了皇子们的野心会有内乱,呵,如今太子地位不可动摇。至于章昺,那不正好?给章昭一个机会!甚至不需要有人游说,章昭本身就可以通过选拔表现踏出第一步,谁都没理由拦他。

皇帝安静思考了一阵,说:“去看看皇后吧,她很想你。”

“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