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发展(1 / 2)

加入书签

自从上次一场夜间大雨之后,「东杨城」的发展又步入了正轨。

「东杨城」出入口的要塞经过一天的施工修建好以后,经过验收达到了设计指标。之后主角就派出施工队在南方的预定地点修建了一个一样的要塞。

修建好以后,滚带着二十个小队进驻了这个要塞,并且囤积了一定的粮食。

每天下午时分,寄生蚂蚁的军队总会准时抵达要塞外围,然后向要塞发起进攻。

由于有壕沟和土堤的阻挡,要塞守军基本不需要应对丝线寄生菌的偷袭,而寄生蚂蚁们虽然空有一身力气,但是面对严阵以待、纪律森严又有数量优势的守军,只能饮恨而归。

到了后来,主角甚至不断轮换要塞的守军,来锻炼「东杨城」里所有的兵蚁。

有了要塞的掩护,「东杨城」南部区域的生产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主角加大了对盐矿的开采力度。

之前主角并没有关注到这个小小的盐矿,毕竟蚂蚁们只是偶尔需要补充盐分,平时靠着食用昆虫肉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盐分需求。

主角在获得大量盐分以后,开发出了盐腌黄粉虫的新食品。

由于黄粉虫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大量成熟的黄粉虫的供应已经超过了巢穴日常的需求。

由于黄粉虫冬季气温较低时会停止生长,为了弥补冬季肉食的不足,多余的黄粉虫会被晒干以利于保存。

不过黄粉虫干储藏在地下,遇到潮湿的天气还是会发霉,发霉的虫干就只能碾碎烘干后喂给黄粉虫或苍蝇食用,浪费很大。

有了充足的盐以后,就可以制作腌肉了,腌肉别有一番风味,很快得到了蚂蚁们的普遍喜爱,同时保质期也得到了延长。

有了盐和腌肉等资源后,主角还想着能不能与其他主副巢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不过考虑到大头蚁王国并没有贸易体系,在物资方面,不同巢穴间只有征调或援助关系,而且目前「东杨城」也没有啥急需的物资,这个想法就暂时搁置了。

之后主角又用混合了蚂蚁唾液的黏土来改进陶器的烧制,实践表明改进后的黏土制成的陶胎,经过烧制后成品率大幅提升,而且也不容易出现烧制后变形的问题。

随后「东杨城」的陶器产量开始攀升,很多液体或颗粒状的食物都可以储存在特制的大陶缸里,陶缸加上盖子以后,能够保证里面储存物资的相对干燥,也延长了储存时间。不像以前液体食物只能存在各只蚂蚁的胃里,而其他食物都是放在泥地上。

所有的蚁王和蚁后都分到了一些碗、盆和缸,主角通过信息包教会他们怎么用陶缸存水,用陶碗和陶盆盛放和食用食物。

虽然突然改变了沿用百万年的饮食习惯后,这些雄蚁雌蚁一开始很不适应,也表现的很抗拒。不过在主角搬出了神旨,说神也是这样进食的以后,还是很快消除了反对的声音。

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主角注意到一些烧毁的陶器表面覆盖了一层光滑细腻的东西,这些陶块坚硬锋利的像是精工制造的瓷刀。

主角研究了这一批陶器的陶土,虽然也是混合了蚂蚁唾液的黏土,但是这些黏土的杂质较多,富含很多石英和长石的细颗粒。

这批陶器烧制时温度太高,这些石英和长石颗粒在高温烧制时融化了,给陶器表面铺上了一层光滑细腻的涂层。而由于温度太高,里面的陶胎也被烧毁了。

看见这些陶器残件后,主角想起了一件在陶瓷领域非常重要的东西——釉。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

釉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后而成的。

釉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抗侵蚀等特点。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学会了烧釉的技术,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先民就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

由于没有高岭土资源,燃烧室的温度也不够高,现在「东杨城」还没法烧制瓷器。不过施釉的陶器其性能已经较单纯的土陶有了很大提升,仅次于瓷器。

而主角最看重的,是施釉的陶器碎片非常结实和锋利,在没有金属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代替金属刀具。

受限于自身的限制,蚂蚁们都是依靠大颚来切碎撕开较大块的物体,但是面对一些结实的材料(比如坚硬的木料)就无计可施,这极大限制了对材料的应用。而刀具则可以极大提升生产力。

主角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让工蚁们收集了大量的蚂蚁唾液、黏土、石英颗粒、长石颗粒、滑石粉和草木灰等材料,按照不同比例制作釉浆,涂抹在塑好形的陶刀上烧制。

不过最后的实验结果都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