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2)
东家一愣,“这不是和现在的竞卖重合了吗?”
“不,我的意思是,专门有个铺子,是让人竞卖的地方,有固定时间,也会收其他人的书画珍宝,而不只是典当行过期的东西,形式可以参照寺院那边卖衣物的,抽取佣金。”
东家有些犹豫,“现在似乎有这种形式的了。”
“有,但是都是零散的,也没有正规场所。”
东家陷入了沉思,“让我想想。”
胤礽点了点头,他也就是随意一提,真正实施还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参加竞卖的人不会特别多,财不外露,参加一两次没什么问题,参加次数多了,难免会被人惦记上,无权无势的会被搞,有钱有势的也会被搞,死对头看不过眼了,上份奏折说他参与竞卖多次,拥有财物过多,可能贪污受贿,风险很大。
其次是现在不少典当行都会把过期的物品拿出来叫价,竞卖行真的开了,无形之中会抢了他们部分生意,很可能被有心人记恨。
胤礽刚刚准备离开,却被管事喊住了。
“客官,刚刚买下您的画的那位,想要见您,态度挺诚恳的。”
“见面就算了,你告诉他,我也是机缘巧合得来的,不认识作品的作者。”
说着,胤礽叹了一口气,-才500两,您那幅仿品都卖到了1000两,怎么真品才是仿品一半的钱。-
李白倒是挺满意的,-掌柜的是当真品卖的,卖的人也有很多人分不出真假,至于现在这幅,作者不知道是谁,是新作,能卖到这个价格,我觉得挺不错。-
胤礽笑了,他为李白不值,反过来倒是李白在安慰他了。
和《上阳台帖》现在主人的会面十分顺利,在胤礽表示来意以后,对方也很热情,只是却不肯将这幅作品卖了。
胤礽仔细想了想,“我家中藏有不少名人字画,有王羲之的,有顾恺之的……若是你愿意,我可以和你对换,你看中哪几幅也可以直说。”
安单有些惊讶,“你手上有什么?”
胤礽仔细回想了一下,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安单一愣,惊道,“这些大多已经失传,你是从何而来?”
“家世较好,有人巴结家中长辈送来的。”
安单了然,随即陷入了沉思,对方口中的字画对他很有吸引力,有两幅是他寻遍整个大清都没能找到的,但是诗仙的作品存世太少,几乎绝迹,他也舍不得放手。
最后他咬了咬牙道,“我用《上阳台帖》换你两幅可以吗?我想要……”
胤礽点了点头,“可以。”就是三四幅,也换得,只是很明显,对方不是贪便宜的人。
安单松了一口气,对方这个家世,就是将他的画直接抢过去,他也没法说理,如今还换来两幅珍品,也不算亏。
过了会,胤礽像是想起了什么,“《快雪时晴帖》是唐摹版,并不是书圣亲笔。你若是介意,可换一幅。”这幅作品是十八年入宫,已经入了内库,怕是要去求一求康熙。
安单摇了摇头,“书圣真迹已皆被损,摹版都少有,我心里有数。《上阳台帖》太过珍贵,我未曾随身携带,日后会亲自送来。”
“可以。”
胤礽没有想到的是,他和李白一时兴起的卖画,竟然在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人对作品的作者感兴趣,并称之为“小李白”,诗句一下子流传了开来。
之前李白做的几首诗,流传面并不是很广,前两首不止讽刺了朝中大臣,当今官场,还隐隐讽刺了皇家关系,所有人都缄口不言。第三首诗只是骂了一个大臣,倒是有人敢谈,但是普通人仍然不敢随意评价,担心平白惹一身骚。
但是这首诗就不一样了,这首诗没有讽刺官场,也没有讽刺其他什么关系,只表现了作者对新环境的迷茫,以及对过去的留念,最后表达了及时行乐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立意既没有标新立异,也没有多高大上,但是简单的句子却能勾起人的共情,让人回味无穷,一下子被无数文人奉为经典。
“若干年后,安能辨我是真还是假?”
“青莲居士,他没有辱没这个号。”
“会不会真是李白写的?”
“不可能,若真的是唐诗,你觉得会到现在才流传开?”
也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找到作者仿古,将纸做旧,寻找小李白的活动浩浩荡荡,所有人都是一头的劲。
格尔芬兴致勃勃地进了宫,“殿下,你知道吗!最近京中有一幅作品出名了!”
胤礽憋住了笑意,“我知道。”就是我卖的。
“那幅作品我还找到买主看了看,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我怀疑是哪个大家恶趣味发作写的,没想到还在京中名声大噪。”
“应该是一个大家的作品。”
“最近,已经有人出价800两要从买主那购买了,只是买主没有卖,唉,突然有些后悔没认真学了,瞧瞧,这钱赚的。”
胤礽偏头斜了他一眼,不知所谓,知道是谁写的诗是谁画的画吗?这么多钱他都感觉不值。
鄂伦岱这段日子真的是受够了,不知道谁透露了他当天是和卖画的主人一起去的,源源不断地有人去找他打听,他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