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以工代赈(1 / 3)

加入书签

做为一方父母官,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官帽,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7月份,经历过一次台风,林老爷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威力。

知道了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穷。

眼见为实啊,之前那么多道听途说,抵不上一个亲眼目睹来的印象深刻。

林老爷这一段早出晚归,忙碌异常。

人都变得黑瘦了,这对于平素风度翩翩的林老爷是很不常见的。

而且,即使林如海偶有闲暇来看儿子,也有些沉默。

“阿寿,爹庆幸你投胎到林家。”还冒出了这句话。

言娘觉察到后,问林如海发生了什么事。

林如海告诉她台风后老百姓的惨相。

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土胚房茅草房倒塌,砸死受伤的也不少,满村的痛苦的哭嚎声。

百姓们都黑黑瘦瘦的,好多年纪大的腿脚不便,大夫说因为此地天气潮湿,老百姓居住的环境也潮湿,所以好多得了痹症。

这种病一旦得上,就治不好,一遇到阴雨天气就会疼痛,人很痛苦。

官府也束手无策。

之前发布官令,面向民间征集简单便宜的去湿气方子,虽然也百姓献上方子,但都不够理想。

“那就盖砖瓦房啊,地基抬高点儿。”言娘提议。

林如海苦笑。

这大家都想得到啊,这不是没钱嘛!

老百姓穷,收不上来税收,官府也拿不出钱解决。

而且,这个问题也不好解决啊。

言娘想到后来雍正上位后实行的以工代赈。

“可以官府建砖窑,让老百姓来烧砖,然后不给他们工钱,按他们的上工情况给烧好的砖。这样老百姓不能能盖砖瓦房了吗?”

“言娘大才,真是我的贤内助!”林如海大喜,心里话脱口而出。

“老爷只是一时没转过弯儿,我就提一下,老爷这边什么都知道了。”言娘被夸奖了喜滋滋,仍假装谦虚。

于是林如海又急匆匆的出了。

准备找同僚们商议。

可惜他终归失望了。

同僚们嫌弃这个地方穷山恶水,想着这一任到期,就找关系调走。

在这儿任职还不如去河南任职呢,那儿是中原腹地,虽然那儿是黄泛区,但黄河也不是每年都发大水啊。

现在只要跟着前任们的脚步走,无功,也无过啊。

总能平平安安的调走。不想瞎折腾。

而且,大家都在朝堂任职,都有自己的消息途径,知道林通判可是被皇帝厌弃了啊。

还是不要和他走的太近,万一被认为是一伙儿的呢。

最后林如海失望的回来。

一回来就进了书房,修身养性了。

他觉得自己太急躁了,需要反省一下。

反省?反省个球!

儒雅的林老爷难得爆粗口。

明明是为老百姓的做好事,官府库房的银子也够!大家竟然都不愿意!

年过不惑的林探花林老爷,还是有书生意气,有为民请命的勇气。

“他们不敢,我自己出资单干!但时候可别后悔!”林如海这样和言娘说到。手里却温柔的抱着宝贝儿子。

“我支持你。咱们儿子也支持你。是不是啊?阿寿。”言娘拉着儿子的小手摇了摇。

“似。”一岁半的阿寿能顺着亲娘的话回答道。

于是家大业大林老爷,让人去西面城门外买了一大片荒地。

这地方的土地便宜,尤其他又是主政官员,所以以一个极低的价从官府这儿把土地拿下来了。

然后林管家在林老爷的要求下,聘请工匠建砖窑。

砖窑建好后找工人。

聪明的林老爷给工人两种选取工钱的方法。

一是每天20文工钱,另一种是每干满一天算一个工分,满100分给建一间房子的砖。

只能选择一种。

干满整天的负责早饭和午饭,保证吃饱。

让工人们吃饱饭有力气干活。

这消息在百姓们间轰动了。

大家心里都有本帐,知道建一间房子最起码得三两银子。

而每天20文钱,一百天才2000文。

虽然官方定价是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但在民间1000文钱,在钱庄根本换不来一两。

于是大家都蜂涌到算工分的报名处。

招人的小厮一看这么多人,傻眼了。

赶紧大喊,让大家排队。不排队不给报名。

于是大家老老实实的排队。

消息虽然轰动,这时候的传播速度还是受限于技术。

等男人们报名差不多了,小厮准备收摊。

旁边看了半天的老太太,凑上了问要不要女的?

小厮想想自家老爷的话:“可以找些女人做饭。”

连忙说:“要的。不过工分没男人高。”

“那我要报名。还有我两个儿媳妇儿。”

听到他们两个对话后,附近围观的老太太们也围过来要报名。

其实林老爷是担心如果报名的人少,招些女人也行。

谁知道会有这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