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1章 举贤不避亲仇(2 / 2)

加入书签

可谓是先见之明!

“父王,儿臣听闻,昔日晋平公两次问贤于祁黄羊,前番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后来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公子恒出列道:“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

“在为国举荐贤才之事上,祁黄羊可谓是大公无私!”

“不错。”

见到公子恒有这样的看法,庆忌不禁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庆忌看着公子恒,意味深长的说道:“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公正是最重要的素质。”

“只有公正才可以做到无私,才会有‘无私天地宽’之豁达。”

“只有具有公正的品质,才能够客观地在选拔、推荐、使用贤才时才能不被各种虚幻的假象迷惑、左右,坚持‘唯才是用’的原则。”

“昔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大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便是因为齐桓公具有这样的品质……”

闻言,公子恒躬身作揖道:“父王,儿臣受教。”

庆忌的那一番话,不止是在告诉吴国的公卿大夫,唯才是举,是吴国恪守的一贯准则。

也是在教诲公子恒,公平公正这种品质的难能可贵。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选才不择生(生疏的人),这“三不”是选人者的大智慧、大胸怀,成为历来举贤任能的经典名言。

这是明君盛世的选人用人之道。

唐太宗任用魏征,齐桓公任用管仲,都是历史上被称道的用人之例。

做到这一点,第一选用人者以国为念,出以公心,其次是要有博大的胸怀。

人才兴国,人兴国兴,这也是唐朝的贞观之治、齐国称霸的重要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