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四十一章 书籍和歌剧(3 / 4)

加入书签

重新重视起国学来,不管是专业研究的也好,作为兴趣爱好的也好,很多经典句子又重新开始引用。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国学作为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道德标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李君阁就在心里暗自腹诽,看看人家这套话说的,句句不离文化,果然是文化厅的高官。

老伯点头道:“其实对于一个已经完全稳定的社会结构来说,国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加强这种稳定性,这是古已证明的,不过如果时逢动乱,那就不够看了,还是要因时而异。”

四爷爷摆摆手:“扯远了,话说回来,我其实对最近的一些趋势有些担心。凡事过热了都不好,带着投机的心理学国学,这不是扯淡吗?这门学问需要真正爱进去,才有心思静下来研究。”

“我听说公交车里如今都在播放唐诗歌曲了?光会死背有什么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二字什么意思?出典何处?代表什么情绪?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讲?光叫孩子背,孩子能背出花儿来?简单讲讲字面意思,就能让孩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明明可以同《黍离》一起学习,难易结合,顺便教育孩子珍爱和平体惜民生,从小培育悲悯之心,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白白放过呢?这盲教哑学,做给谁看呢?”

副厅长有些不好接话,顿了一下说道:“这个……李老,我知道你教小孩子理解诗词,从来都不是一次只教一首,都是用几首诗相互串讲相互应证,但是也要请你理解,不是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您这信手拈来的水平。”

“正因为有了这些乱象的苗头,才有了我们这次专程拜访。您老的课程我可是虚心拜领过,家里孩子也爱学,是真正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起步,让他们完全理解深刻记忆,孩子说你的课上教的东西,他从来不用刻意背诵记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你教会了他们一套独立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可以说只要认真听过你的课的孩子,对国学的兴趣都会大增,对这门看似高深难以入手的学问,似乎很容易就能入门。”

“因此为了更多的孩子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恳求您,还有思远先生,将你们的讲稿予以出版,引领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轻松地步入国学的殿堂。到今天我算是明白了,越是孩子启蒙的东西,越是需要大学问人。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家来为孩子们领路。”

李君阁大为惊讶,厉害啊,这都能掰回来,厅长大人的口才比我只好不差!

老伯却奇怪道:“讲稿,我们没有啊?”

副厅长这才反应过来,这两位似乎从来没有用过讲稿,都是随讲随写。

心里暗自服气,想了一下又说道:“那这样,我们就把历次网络视频内容落实成文字,再送来请两位看看那些地方需要修改,你们定稿之后,我们负责出版发行,如何?”

四爷爷说道:“这个我没什么意见,不过稿费什么的就用不着给我了,帮我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吧,反正这课程在网络上也是免费的,变成字了就收钱,没这道理。”

副厅长说道:“这个我们下来再商量吧,还有就是这书名?”

老伯说道:“古代有一本书叫《幼学琼林》,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是儿童学习国学的启蒙教材。里边也是讲述各种典故知识,所谓‘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我父亲的课程可以算是深入浅出,看似随性,其实都是提纲挈领,其知识点的归类方法,有别于当前所有的教科书。父亲,要我说,就叫《琼林别藻》?用散文随笔的文体,每章课文给一个小标题,也符合我们讲课的风格。”

副厅长笑道:“这名字雅驯,到时候还请良储老先生给提写一个书名。要是思远先生能给写一篇序言,那就更完美了。”

老伯笑道:“给自己父亲的书写序,难免自吹自擂之嫌。这样,我写一篇父亲在我小时候如何教我学习国学的文章吧,《礼记学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路传承,现在怕是好多人都不知道了。”

副厅长这下算是非常满意了,起身同四爷爷和老伯告辞,一起去村民活动中心对歌舞团创作基地进行一次考察。

专业级的舞蹈排练厅让董团长一行非常满意,等到李君阁将集团几年来积累的视频素材挑几个播放出来,舞美设计师就开心了:“准备如此充分啊!这就解决了背景大屏幕设计,剩下的就是考虑配合编曲选取素材,设计舞台布景和灯光等配合了。”

董丽霞说道:“除了风景,还有苗汉两家的民俗素材也搜集得齐全,苗家山歌,杂技,傩戏,舞蹈竟然都有!皮娃汉族的有吗?”

李君阁说道:“也有,不过没有山上那么多。山下有薅秧歌,红水河船工号子,抬工号子,贯打竹唢呐,高腔山歌,还有灯戏,秧苗戏,肉莲花。不过山歌俚俗,歌词都粗鄙不堪,要登大雅之堂,词曲可能都得大改。”

董丽霞拿着本子写画,然后说道:“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