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2(1 / 3)
[前面说过,农民起义都是由于活不下去,但活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细究秦末农民爆发的理由,你不得不承认胡亥在败家这个方面是真的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
秦始皇听到这里一愣,二世竟然是胡亥?他默默地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未来不至于老糊涂到这种程度吧?胡亥小儿虽现下看上去天真率直,但优柔顽劣,绝不堪托付大统。
即便他心中的继承人扶苏出了什么意外,公子高、公子将闾等沉稳之人也是候选。
除非……他眉头一轩,两道凌厉的目光射向身后的赵高,也是他给胡亥选的律法教导。
“宣公子扶苏与胡亥过来。”
扶苏很快赶到,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便沉默的站在一旁,只是眼中有解不开的郁色。
而胡亥现在虽只有十二三岁,可听到天幕里说自己败家,早已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只能用求救的眼神看向赵高。
赵高服侍始皇多年,对这位陛下的一举一动揣摩的极为精准。刚刚那一个眼神便知始皇已对他起疑,此刻只能跪伏在地上,不敢有丝毫逾矩之举,生怕陛下一个动念,他命便休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钱币与度量衡,开华夏万世根基,确实是千古一帝。但同时,为了实现他心中的宏大理想,百姓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修造长城、开发百越、修建阿房宫、修建皇陵,以及修筑驰道、直道,疏通灵渠,每一项都要征发几十万民夫和刑徒。秦朝一共才两千多万人,每年服徭役的人居然高达两百万!]
“朕……”始皇陛下皱着眉,心里有很多反驳的话。
他做事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上面所列举的每一项,他都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可称得上是苦心孤诣。
匈奴狼子野心,残暴不堪,时不时就要南下进行劫掠,几百年来各国都有在边境修筑长城以为御敌,他现在不过是要将分段长城连在一起,让匈奴再也不会叩边冒犯,等将来准备充裕,他还要派蒙恬领大军杀到他们老家!
更不要说修路通渠,开发百越,这不都是利于黔首利于治理的良策么?!
但是,听天幕的意思,她并不赞同这种疲民弱民的法家理念,言语间流露出的,似乎更暗合儒家那“仁德”之说。
可那儒家能让秦国强盛,让他扫清六合,施展抱负么?
简直荒谬!
[而到了二世登基,他不仅没有让大秦这驾因高速行驶而快散架的马车缓下来,反而猛踩了一脚油门。
公元前 210 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帝位后的第十二年,千古一帝病逝在沙丘。]
等等……秦始皇懵了,那岂不是说朕还剩下九年的寿命?
朕才刚到不惑之年!
他有些心酸的看着天幕,想他嬴政一生恭敬侍神,一心求成仙之道,结果临了不仅没有获得长生之法,反而溘然早逝?
天幕啊天幕,既然他有这个造化得见仙法,为什么不能增加点他的寿数呢?
[他崩逝之际,身边只有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赵高说服了李斯一起矫诏,扶立胡亥继位,逼公子扶苏自杀。]
秦始皇:!!!
怪不得最后会是胡亥成为二世,原来是出了这样的变故。
赵高也就罢了,本就和胡亥亲近,与扶苏有隙。他震怒于李斯竟然也会做这种事,君臣相得二十载,他给予李斯全盘的信任,最后李斯就是这样报答自己的么!
[按理说,李斯作为秦始皇政治上的知己和盟友,不应该搞这种背刺。但仔细想想,李斯是个法家卫道士,而扶苏的政治观点却偏向儒家。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上台后必然不会拜李斯为相,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成果而同流合污,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过,讽刺的是,他昧着良心做了这一切,却半分没得到好处,最后自己也被腰斩于市。]
秦始皇沉默不语。天幕所说合情合理,尽管他依旧对这种背刺很愤怒。
他抬头看向自己的长子,而扶苏……噗通一声就跪下了,特别麻利。
秦始皇:……
扶苏也很委屈。
他本来就觉得父皇不喜于他,政见更是不合,听天幕说他最后不仅没继位还被逼自杀,他也超委屈的好不好,为什么父皇的目光像是在谴责他?
[胡亥继位之后,依旧拜李斯为丞相,升他最信任的老师赵高为郎中令。
然后,大开杀戒。
他在咸阳市处死了十二个兄弟,又在杜邮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将闾等三兄弟为人谨慎沉稳,找不到借口,胡亥就将他们关在宫里,逼他们自尽。只有公子高,为了不连累家人,自请骊山殉葬。
除了偶尔逃脱的始皇孙辈如子婴等,胡亥基本达成了自灭满门。]
咸阳城里吃瓜听故事的百姓忍不住齐齐嘶了一声。
“好家伙,这新皇下手也太狠了吧?”
“你不懂,他是篡位的,肯定是心虚,怕别人跟他抢皇位。”
“那就连姐妹一起杀?”
“这胡亥薄情寡义、残害手足,简直就是畜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