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5章 河祭(1 / 2)

加入书签

我们溜溜找了一天的鸡,其实也挺累的,巴不得休息一晚。

不过吃过晚饭过后,我感觉挺无聊的,就去了三叔的房间,想问问他白天都去做什么了?

我进屋的时候,三叔正靠在床头,望着天棚发呆。

时间久了,我也摸透他的习惯了。他这个样子就证明三叔遇到难题了。

我轻轻坐下来,三叔看到我来了,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

我问道:“怎么了三叔?”

三叔有事是不瞒着我的,他见我来了,便盘腿坐在床上,说道:“白天我去查流于桥的历史了。”

我问道:“是查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三叔点点头,把自己白天查到的情况,给我说了一遍。

关于流于桥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桥。下面流淌的河流叫做芥河,按照年代推算一下,建桥的朝代正是大清顺治年间。桥梁是典型的石拱桥设计,设计完美,结构简单却坚固非凡,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的冲击、风吹雨打和数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芥河之上。

而流于这个名字,还是顺治亲起,并亲笔题写的。寓意是: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流于芥子,日月流于壶中,大道流于自然。

顺治用流于二字,融入了佛道的思想。以此劝解世人不要执著于眼前的名利,地位,荣誉等,事物是会转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就如同这芥水一样,随波逐流,不做一刻停留。

不过流于桥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摧残,也有了一部分的自然和人为地损坏。为了保护文物遗产,也为了出行人们的安全,政府决定对这座流于桥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维修。

由于流于桥的中间桥面,有坍塌的迹象,所以本次维修工程浩大。当时芥河水流湍急,流速很快。工程要在芥河之上搭建钢架启用钢缆,河水里要打基柱等等。对工程方面,三叔不懂,描述得也是极尽简单。

我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要描述这个,便听他继续讲下去,谁知道他却止住了话题,反问我道:“大侄子,你知道河祭吗?”

“河祭?是祭奠河神吗?”

三叔点点头:“没错。也有一说是河妖,不管是河神还是河妖,都是滋生在河水之中的一种灵物。靠河水吃饭的一些行当,比如河工、渔民等等,出河出海之前,都要祭奠河神或者海神。以祈求河神庇护,保佑大河两岸风调雨顺。出河顺利,平安归来。”

对于三叔所说,我是知道一些的。在我国的一些特殊的地方,特殊的行业,的确是有一种他们独有的风俗习惯。更多的,我想是他们想祈求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对于这种祭祀是否有用,还有待考证。

对于

这种祭奠河神的典故,历史上也有不少。众说纷纭。比较著名的有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说魏王派西门豹去邺治理。当地的巫婆说漳河的河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做媳妇,要是不给送去,就要发水,淹毁田地。实际上是当地官绅借巫婆敛财的一种手段。西门豹不信邪,当场将巫婆和官绅都扔进了河里。并挖渠引水,每年都风调雨顺,收成颇丰。

还有著名的诸葛亮祭祀河神的典故,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南征,横渡泸水时遭遇了瘴气和毒液,触水的士兵就会变得体弱多病甚至死亡,难以继续行军。此时孟获鲜言,让诸葛亮按照当地习俗进行河祭,杀掉四十九个战俘,用人头做祭,以求顺利渡河。诸葛亮自然不愿意这样轻易杀掉战俘,便用面粉和米酒揉成团,里面塞入牛羊肉,再在表面刻出人的五官,仿制成人头,供奉给河神。此举果然有效,在祭祀了河神之后,瘴气退去,大军才得以过河。这种仿制的人头被取名叫做“蛮头”,也是最初馒头和包子的雏形。

听三叔提到了河祭,我便问道:“是当初修桥的时候,他们也进行了河祭吗?”

三叔点点头:“这种河祭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但是那些常年在水上作业的施工单位和工人,却是极其信奉这个。他们每次施工前,都要进行一次河祭。对于这个,官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搞出大的动静就行。不然要是被扣个封建迷信的帽子,对上面也交代不过去。”

“那一定是河祭的时候出了问题。”我忍不住问道。

三叔脸色很不好看,听我问起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当时河祭的时候,发生了点意外。后来为了工程顺利进行,官方对消息进行了封锁。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我也是费了不少劲才打听出来的。”

我问道:“又是找的你那个领导朋友?”

三叔祭点头承认:“没错。也是巧了,当时那个维修工程的总指挥,现在正是我那领导朋友在仕途上的竞争对手。我那领导朋友也就收集了一些当年河祭时候的证据,想以此来攻击对方。所以情况他掌握的还算清楚,也都直言不讳地告诉了我。”

我心里暗想,这仕途上的斗争,真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有时候真的比面对面地决斗更狠,更毒。这种背后下刀子的手段,不可谓不阴险毒辣。对于这个领导朋友,我也是没什么好感。估计三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