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四章 柳纹白骨(1 / 2)

加入书签

定窑瓷最大特点就是少开片,多装饰。

开片有大开片,小开片,小片如术语中的牛毛纹,大片稀疏者为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其中又分为自然开片与人工开片,自然开片是因为瓷器时间长了,瓷釉内裂,形成一些鱼子牛毛纹理。但还有一种为了追求那种开片的美丽,入窑时预定使它开片,通过药物配合烧制,这种开片很象龟裂一样。

在宋瓷中开片最有名气的就是哥窑,这是一对很有意思的弟兄俩,弟弟然承禀祖先的遗产,极少开片,他的窑叫龙泉窑,重在紫骨铁足。但哥哥另开新窑,为了开片,几乎无所不能,时人称为百圾碎。与另一个喜欢开片的窑,官窑相比,哥窑纹若鱼子,官窑纹若蟹爪,另外虽然同样都是五大名窑行列,可在汁釉工艺上哥窑也稍逊一筹。

官窑纹统称为蟹爪纹,其中分工又细,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为次,细碎纹最下。釉色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为下。但在当时却以白薄如纸为上品,可工艺上与价格上还是次于汝窑。

汝窑瓷也开纹,但与官窑哥窑相比,纹理稍浅,细纹,错落有致。釉色以淡青色为主,而且胎骨好,是著名的香灰胎,这也是鉴定汝窑瓷的证据之一。真正的汝窑瓷烧制的时间不长,传世之作很少。也是宋瓷中让人最难仿制的瓷器,不要说以假冒真,最高明的人没有仿到九成像者!当然每件传下来的汝瓷价格与真正的越窑秘色瓷一样,都是珍品中的珍品。

顶替柴窑的钧窑瓷却另辟蹊径,不刻意开片,而靠煅烧时釉面中金属分子不同,形成的不规则状细线流动痕迹,人称蚯蚓走泥纹。不过它也不胜在纹理,而是胜在釉色,窑在釉色里加入了铜在高温下形了氧化铜,因为连窑工自己都无法掌瓷器出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这种可变性造成瓷色色彩变幻无穷,或者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入窑一色,出炉万彩。对于它的艳丽多姿,古人用尽了赞语,如雨过天晴,月白清风等等。但传世品极少,因此又有了纵有家财万贯,不敌钧瓷一件的说法。这是单色瓷中的极致!

然而五大名窑中,定窑却排在首位。主要还是它的釉色,它的釉色不是那种刺眼的白,白中稍带黄,因此看上去十分地柔和滋润。不但白瓷,定窑还烧制黑釉、酱釉、褐釉、绿釉,以及南宋南渡时,将定窑大量匠人带到景德镇烧制的南定中的极品,粉定,色彩都十分地柔和,因此深受士大夫的喜爱。只是因为它出产量大,出土量高,在收藏界不如前几种瓷器。这种谦和的釉色风格,也必然造成开片开得不好,往往与这种风格相冲突,所以定瓷格少开片,就是开片也是那种狭长形的柳叶纹为主,来减少对感官的强烈刺激,而且也是南定开片居多,北定几乎很难看到真正的开片瓷。

除了开片,就是装饰,定瓷的绘花在当时很有名气,苏东坡有句诗就写道:定州花瓷琢红玉。这种不是真正的花瓷,估计后世的明清粉彩斗彩让苏东坡看到了,一定会出现无数优美的诗篇。严格来说这是花绘瓷,也就是王画嘴里的软雕。其中用刀子雕刻最好,这种本事估计将两个窑炉六七十名工人喊到一起,能掌握的除了王画外,不会超过两人。还有用针锈花,次之。用版印花最下。

然后就是胎骨,胎骨呈白色,或者称为白骨胎,釉厚下垂宛若泪痕者为最佳品。但这种泪痕不是王画第一炉烧瓷时那种宛若下雨一样的泪痕。就那么几处,欲垂欲滴,欲遮欲掩,也与定瓷整体谦和雅正的风格吻合。士大夫,君子嘛,但做得不好,就是伪君子,笑面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因此,许多工艺与技法,根本是现在烧瓷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王迤敲来了十几个大师父后,王画必须手把手的教导。但为了防止技术的外泄,王画第一次采用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将程序分成采石制泥、淘泥、炼灰、配釉、制匣、修模、拉坯、做坯、采料、拣料、印坯、乳料、绘画、琢器、蘸釉吹釉、旋坯、挖足、入窑、烧坯、开窑,还有二次烧釉的明炉、暗炉、束草、装桶等三十班制,各自负责各自这个程序,其实从效率上这样也提高了效率。还有一些,如祀神,酬愿,这让他父亲做了。

新窑在停了近一个月后,终于再次动工了。

这一次王家的动静很大,敲来十几个高级技工,也让其他的一些瓷窑十分地生气。但他们敢怒不敢言。都知道了王画的身份了,连皇帝都关注的人,前来与他交往的是公主世子皇太孙,惹得起么?

还有,王画做得漂亮。

这边还没有过元旦,那边买来了许多肉食、粮油以及一些便宜的粗布料。然后让他母亲带着李红、公孙大娘以及王姓的两个长辈,从青山沟开始,寻找家庭生活贫苦的族人,挨家挨户地发放救济。其至连最远搬到偃师县几户族民都带着牛车,发放了。然后将剩下来的物资,再次从青山沟开始,向异姓贫困人家发放。这一次王家花费了近一百金,光前后运输物资的牛车就满满拉了七八牛车。这还不算,王画亲自拿出一部分武则天赏赐的上等丝绫,看到族人中那一家婚娶,分送上门。连青山沟附近几个山村的百姓都沾了光。

说他拉拢民心也好,说他真有富则救济天下也好,这可是真金实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