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老教授的称赞(1 / 2)
历史系教室办公室内,一个穿着毛衣衬衫的老教授推开门,手上拿着两张新鲜出炉的打印纸说道:“老杨,你那学生又在写历史啊,居然还是明朝!”
杨轩琮原本正在批改课堂小文章,现在抬起头的时候顺便将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取下来。
虽然没有直接说名字,可他很清楚自己同事在说谁。
整个燕京大学藏龙卧虎,会写书会创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现在一提到燕大的作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楚。
原因很简单,两三年来这货的人气是最高的,恰好也正在燕京大学读书,比那些已经毕业的校友们身上的燕大标签更重一些。
“你才知道?张楚发第一章的时候,就有学生把手机交给我看。”杨轩琮话语里有说不出的得意,虽然张楚的成功跟他没有多少关系,不过能有一个这种学生是件心情愉快的事情。
杜俊杰摆了摆手上的a4纸道:“这还是今天助教帮我打印出来的,实在有些弄不清楚那个微.博到底怎么回事。我让他每天过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帮我把今天的稿子打印出来。你既然已经看过了,觉得他这本《明朝那些事儿》怎么样?”
杨轩琮之前就知道张楚的文学功底以及历史方面的学识很扎实,同时也能在传统方式叙述历史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现在才看过了两章内容,说评论什么的也太早了些。
“我觉得他这种方式挺好的,说不定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不过目前来看,他写的内容很有意思,完全不是戏说,是真正的历史作品,甚至都不能称为,因为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只不过用了现代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叙事方式加以描述。”
戏说历史的东西,他们这些老教授其实已经看得太多!
但张楚这玩意儿全是正史,只不过说得好看,所以一下子就被打动了。
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但杨轩琮没想到张楚小小年纪竟然能够从浩繁的明朝历史中整理出轻重缓急,有些地方浓墨重彩,有些地方一笔带过,很少拖泥带水。
这就显得非常清晰好读,读者们看起来一点也不累。
若非上一次《万历十五年》打下的基础,恐怕写这本书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
大概是说得不过瘾,杨轩琮喝了口茶之后自嘲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写书的料,但好歹看过的书很多。他的文笔非常生动,这大概是年轻人们才有的朝气吧。每个章节内容并不长,大概一两千字的样子就形成一个故事。可能是最近悬疑写得比较多,张楚这孩子竟然在章节结束的时候设置一个悬念,一个等待破解的悬念,让人读历史竟然能读出点悬疑的味道!”
这种频繁设置悬念、搞出噱头的方法非常管用,读者不断有新鲜感,而且活跃度极高,让读者们更加关注下一章的内容。
一夸奖起来,简直就是滔滔不绝,根本停不下来!
杜俊杰没想到杨轩琮竟然打开了话匣子,不经意间炫耀这个学生,看来对张楚十分满意。
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
“不得不说,这孩子真的是有当大作家的潜能,我觉得他对读者的心灵研究得非常透,知道读者们想看什么。”杜俊杰恨不得自己也拥有一个这样的晚辈,那样的话可真就能跟好朋友们吹半辈子!
战争、官场、人物命运跟人物心灵都是普通读者最喜欢的话题跟元素,张楚现在虽然连第一个皇帝都没有写完,但已经能看出些许端倪。
用很强的个人感情倾向去描写特定的历史场景,并且还会发表一些很好玩很能引发吐槽、共鸣的议论,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性格跟形象就格外鲜活突出。
杨轩琮很赞成老友的观点,“这孩子就是涉猎太广,我担心他有些博而不精。什么题材的作品都去写一些,都能获得不错的评价。但也有可能造成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通,比如前段时间去写什么外国的恐怖就有些浪费才华。还好他回归到正途,不然的话可就浪费才华!”
“你这老鬼分明就是要求太高,他现在还是个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跟经历怎么可能凭空想象出那些厚重的文学作品。什么样的年纪写什么样的书,现在他青春正好,多尝试尝试没坏处。”
“合着是我不对?”
杜俊杰点点头,“没错。你这人思想太僵化,要不得!你让张楚去写《活着》,他能写得出来吗?”
杨轩琮可就不答应,“我也没让他去写《活着》啊,只不过觉得什么恐怖的没有太大价值,让人看了之后就会忘。与其浪费时间写这种东西,还不如多写点像《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这种能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作品。”
“搞了半天你肯定没看《沉默的羔羊》,如果看了的话,说不定你会改变看法。”杜俊杰看了看手表,下一堂课就在十分钟之后,可不能再闲聊下去,“连我都看过了这本书,你居然还没看,啧啧”
“行行行,我倒要看看那本书是不是跟你说的一样好。”
杨轩琮看着转身离去的好友道,“人走可以,把你打印出来的东西留下。”
“你不是看过了吗?”
“再看一遍也是可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