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1 / 3)
郭家祖父辗转了那多年地方官, 家底是攒了些,真要买好地段豪华宅邸可能不太容易,想买些地段般宅院倒不成问题。
洛阳这边乃是东都, 圣人时常过来这边长住,宅子买了绝对亏不了。
接下来天, 三娘都屁颠屁颠地跟着郭家祖父去看宅子。按照郭家祖父预算,处宅邸看着都差不多,大抵和他们在长安宅院那样临近城门附近, 算是都城外围。
不过但凡能在家中两京购置房产, 大抵都算得上家底殷实。
郭家祖孙个逛了日,相中仁风里处算开阔宅子。
三娘对中大书房十分喜爱,极力拉着郭家祖母起去看,里头书虽都被搬走了, 可书架留着, 看就叫人很想用书把它填满。
三娘信誓旦旦地说道:“要是买下来,我就去把朝廷藏书全给抄回来, 把它摆得满满。等到大哥他们过来了都能看!”她兴采烈地规划着该怎填充这些空荡荡书架,“要抄许多兵书, 摆满最上面行, 阿耶长得那,伸手就能拿来看。”
三娘边说边对着书架比划起来, 仿佛自己真能靠两只手把书架塞满。
郭家二老本也相中了这处宅院, 见三娘这般喜欢便把事情敲定下来。
回去路上,郭幼明抱着三娘谆谆教诲:“下次在给钱前你可不能表现得非它不可,否则对方可能会坐地起价。”
三娘没怎过砍价技巧, 听她八叔这说以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原来做买卖也要喜怒不形于色!
郭家置办好新宅口,博宏词科考核结果出来了, 王昌龄冠绝全场,得了个第。
可惜大唐考试大多不怎排名,很多时候都分不出个先后来,对王昌龄也没有特嘉奖。
吏部对王昌龄任命很快下来了,安排他去汜水县县尉,有名虎牢关便在这个县中。
这也是唐朝进士基本待遇,除了留在朝中个侍弄笔墨闲官,进士们大抵都会安排到基层干活。
比如初王维被贬也是去济州个司仓参军,顾名思义就是管仓库。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代大诗人,堂堂状元郎,发配去山东管仓库,可见吏部安排职务不管专业对不对口,让你去干你就得干。
所谓县尉就是管地治安,官职不。
幸而京兆、河南、太原三郡县城都属于京畿县,待遇和他县不太样,要程度也和他地方不太样,能在这天子脚下官会更容易被上头想起来,只要随便干出点成绩来都能升迁。
尤是京兆和河南这皇帝常驻地方,那更是有可能直接接待皇帝!
接待工搞好了,不就等于在皇帝面前露脸了吗?
所以王昌龄这次任免由从九品校书郎迁为正九品畿县县尉,看似是九品官,实际上到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启自己仕途。
至于京畿带县令,那可是六品官,没点门路人根本不上。
譬如杜甫他爹杜闲那样能个奉天令,大抵是祖辈在朝中人脉不浅,杜甫便是因为他爹在任期间把全家迁到京兆杜陵,才能自称“杜陵野老”。
要是按他出地称呼,估计得“巩县野老”了。
巧是,杜家初举家迁到河南巩县也是因为杜甫曾祖了巩县县令。
个县令就足以让他们拖家带口迁两京户口,可见京畿诸县县官都是极好差使!
三娘开始听说王昌龄只了个县尉,觉得官可真难。
等听王昌龄告诉她进士都是得熬个七八年资历并且考核优等才有机会上县县尉,她就觉得更不容易了。
三娘说道:“等您安顿下来,我去虎牢关看您!”
王昌龄哈哈笑道:“你是想去看虎牢关吧?”
三娘被眼看穿心里想法,很有点不好意思,忙回道:“都看,都看!”
王昌龄不再逗她,笑着允诺道:“好,等我安顿下来便写信给你。”
县尉之职远不是他所求,不过他也知道张九龄初曾尚书建言“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圣人也采纳了他进谏场下诏明言以后就按这个办。
所以趁他现在年轻,去底下州县历练历练不是坏事,毕竟这是升迁必经之路——至少张九龄宰相期间不会为他们破这个例。这条规则可是他早年极力推崇,不可能了宰相就自打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