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朱元璋的叮嘱(1 / 2)

加入书签

作为朱元璋兴兵早期就加入到其中的老将军,李文忠虽然不似徐达那样战功赫赫,也不似常遇春那样勇猛异常。

但是他的打仗风格向来以稳健著称,所道一地,首先考虑到不是如何将敌人快速攻破,而是将自己的营盘先行稳住。

扎硬寨、打呆仗就是李文忠最常用的作战方式。

而且他无数次战场上立功的结果来看,他的这样作战方案,是一种颇为有效,且十分能够达成战略目的的作战方案。

而要实现扎硬寨这样的局面,主将就必须拥有极为严格的治军手段。

也正是因此李文忠在长时间带兵过程中就了一身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性子。

虽然朱棣的地位足够高、身份足够高贵,可是到了军营之后李文忠便不会拿他当一个皇子来看。

每日里的操练以及值守任务,朱棣这个皇子通通都逃不掉。

普通军士平常能做的任务,那么李文忠一定会想办法给朱棣同样安排上。

而朱棣对于李文忠的这种安排,偏偏又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

因为他很清楚,李文忠不但对自己这个皇子是这样要求的,他就连自己的两个亲儿子也是这样要求的。

李景隆和李增枝这两位,从小便在自己父亲的军营里面长大。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父亲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任何的偏袒,甚至于李增枝还在很小的时候,便已经在军营里面开始接受训练。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朱棣在进入到李文忠军营之后,便只能默默的把一切痛苦都扛下来。

这样的经历,最终在朱棣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也正是如此,当听到自己父皇现在说,要把自己又发配到李文忠那里去当一个大头兵的时候,朱棣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

而这里边更让朱棣感觉难受的则是,自己面对此事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

尽管自己想要面对的是又一段不太美好的经历,可此刻皇帝陛下下的令,他这个儿臣,又有什么办法能去逃过这一劫呢。

看见朱棣低下脑袋不再说话,朱元璋这边也没有继续施压。

他知道今后有的是苦头,等着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去受。

现在自己这般挠痒痒般的殴打,对于身强体壮的朱棣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出事之后可派人去探查过胡惟庸的动静。”随着刚才的怒火发泄出去了一些,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心态也慢慢平缓了下来。

然而在平缓下来的第一时间,他却抛出了一个让另外三人都心里一惊的问题。

“回禀陛下,胡惟庸那里,臣亲自去看过了。他的精神头还不错,老老实实的坐在他牢房的墙角里面,并没有要参与到此事当中的打算。”

徐允恭站起身子走到皇帝面前,恭敬的行礼说道。

“他倒是个能坐得住的,看着外面乱纷纷的环境,他还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果然不愧是咱亲自挑选出来的野心之辈。”

对于胡惟庸这个人,朱元璋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虽然惩治胡惟庸一案的根本原因,是他想要趁此机会废除掉丞相制度。

但是从朱元璋掌握到的信息来看,胡惟庸这个成像再为这么些年闹出的事情也的确太过于不像话了。

朱元璋平生最忌讳的便是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可偏偏胡惟庸这个丞相将这两个皇帝的逆鳞是踩了又踩、捏了又捏。

如此情况之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只对这家伙诛三族,都已经是看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予以的宽容。

“允恭,咱调你来诏狱里面最关键的事情,便是要将胡惟庸的案子抓紧审结。

朝野之上现在都盯着胡惟庸的这件案子在看,甚至于塞北的那些胡人,也想方设法的打探着他们这个曾经掏重金贿赂过的丞相的下场。

在这个时候,这件案子若迁延太久的话,势必会横生出一些本没有必要的祸端。”

朱元璋耐下性子跟徐允恭把这些话又叮嘱了一遍。

当初在朝会之上给了徐允恭任命之后,他便立刻把徐允恭叫到后宫里边细细叮嘱了一番,那个时候这句话他就曾经说过。

而现在在北边即将用兵,而国内依旧不宁的情况之下,朱元璋就更需要徐允恭抓紧时间去办这件事情。

“毛骧越狱这件事情,你找个人去追踪就好,你自己不用亲自下场。

你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放在胡惟庸的案子上,在此期间,其他事情你都可以吩咐手下去做。

咱给予你最大的权限,凡是涉及到的人,无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只要是你需要提审的便可以即可派人去擒拿。

总之咱对你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将这件案子尽快的审理清楚。

朝野上下那些眼睛现在盯着都快发毛了,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们一个结果,敲打一下他们的话。

那今后这帮野心勃勃之辈,还不知道要做出多少狂悖的事情。”

朱元璋用手撑着额头,眼神也出现了一丝疲惫。

边关的战事以及这场罕见的寒灾,本就让他焦虑的睡不好觉。

现如今又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