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李景隆来了(1 / 2)
宫门外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此刻站在洪武门之上的禁军都已经将手里的弩机上好了弦。
虽然大明的军队在这个时候已经装备上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但那种物事一来是十分繁重,二来则是有走火的风险,因此在皇宫这种紧要的地方未曾布置。
再加上明初的火器还没有完全小型化,主要作战的时候依赖的还是大炮之类的重火器。
相较于已经沿袭下来千年之久的弩机,火枪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此刻站在洪武门上负责看守的将军,其身份也不简单。
正是已经派兵北伐的李文忠的大儿子李景隆。
原本按照计划,李景隆此刻应该跟着他爹一起踏上北伐的道路,毕竟这么些年,他一直是在自己父亲军中历练,这个时候有仗要打,他这个二代子弟也自然不能有福就往里扎,有苦就往后躲。
至少在朱元璋指掌大明的这段时间里面,这种故事还比较鲜有。
不过就当李景隆已经十分认真的准备好自己的装备,并且也安排好他作为一个千户的亲兵,距离奔赴战场就只差一个晚上的时间的时候,他那位大帅父亲突然派人送来了一纸文书。
这张文书前半段写的内容就是通知李景隆,他随军北伐的任务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让他到宫门担当护卫。
对于这个消息,李景隆一开始万难接受。
如果说徐允恭是大名功勋,子弟当中在文官仕途上面走的最好,能力最卓越的。
那李景隆就是这群功勋将领二代子弟当中,现如今表现最为优异的那一位。
这不单单是来自于李文忠对于自己大儿子刻意的训练,同时也是因为李景隆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
等到将这封来自于大帅的文书看完之后,李景隆整个人的眼睛都瞪得斗大。
原本以为自己终于要上战场去建功立业,去带领兄弟们一起为国尽忠可,万万没想到事情到了临了,自己竟然被安排去皇宫当个禁军。
如果放在平时,当禁军这种活也算是一种荣耀,毕竟自己所谓的正是当今最为尊贵的皇帝陛下。
守护皇帝就意味着在替大明千万百姓守护住太平。
可是一旦边关有了战事,这种时候当禁军这种行为就显得有些不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洲。
这是每一个热血华夏儿郎骨子里的激情,封狼居胥、饮马北海,更是每一个华夏男子梦寐以求的傲人功业。
尤其是自己还是在北伐之前这么紧要的关头,猛然被人抽掉回禁军当中。
非但意味着他李景隆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向外地传递着一种信号,他李景隆在生死抉择之间选择了躲在京城里面苟活。
如果说前者对于李景隆而言,只是遗憾最多有一些愤怒,那么后者则是他坚决不能容忍。
尽管知道这封文书是来自于自己父亲,也就是当前这支队伍毫无疑问的统帅。
李景隆还是在第一时间气的将这纸文书直接撕了个粉碎,并且抬腿就准备跑到帅帐去找自己父亲讨要一个说法。
此时的他还并不相信,这样的决定是他父亲能做出来的,以他对自己父亲的了解,虽说说他爹并不追求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市井气气十足的结果。
但对自己儿子这么些年的严格要求,也说明了他并没有要让李景隆做一个贪生怕死公子哥的想法。
然而当他将那纸文书撕开之后,却猛然发现里边还藏着一个小小的帛书。
帐内都是李景隆的亲兵,没有外人,因此不用担心泄密的李景隆,直接将那张小小的帛书在自己手掌里面展开。
而这张帛书上面只写了四个大字。
“保护陛下。”
初看这四个字的时候,李景隆只觉得自己父亲这是吃错了药,把事情做得如此隐秘,却传递给自己如此一句冠冕堂皇的废话,未免有些太过于折腾。
然而,当他的眼神再一次从这四个字上飘过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似乎产生了一些变化。
保护陛下这种事情,对于每一个大明臣子来说,都是不容任何质疑和犹豫的选择。
然而父亲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跟自己强调这四个字,自然不可能只是如此浅薄的道理。
此刻李景隆耐下性子,再一次将这四个字印入自己的脑子,而很快他便有了新的发现。
皇帝陛下待的是京城、是皇宫、是在万千大名将是重重防备之下的地方。
这种情况之下,从武力的层面上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如今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陛下。
可是武力上没有却并不意味着心理层面也没有。
反而很明显,当李文忠率领的数万大军走出应天府范围内的那一刻开始,这么庞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就已然成了朱元璋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种担忧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一定会有的忧虑,并不会随着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而产生太多的变化。
当年强势如唐太宗者,也对李靖这位战神多有顾虑。
而这个时候,把自己儿子当做人质放在京城里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