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1 / 2)
得那位好像叫齐鸣海,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和简修文两人一起回来的。
听到齐鸣海的名字,饭桌上的气氛凝滞了一下,不过这气氛很快就消散开。
简修文和刘康民,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齐鸣海前段时间被单位接收,也就没跟着一起回来。”对于齐鸣海的事,简修文和刘康民都听说了。
两人也想回城,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听到齐鸣海回城的事,心中也相当的复杂,羡慕中带着点不甘。
但他们也知道这不容易,这段时间也调整好了心情。
只不过心中难免有点惆怅,不过如今倒是能平静的说出这件事。
“啊?那是件好事。”听闻此事,况叶先是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他知道知青下乡,还得持续到七十年代后期,倒是觉得能提前回城也倒是一件幸事。
几年之后的知青下乡人数会骤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状况并不好,直到七一年后,政策规定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知青们才看到些回城的希望。
而高考恢复更是掀起了更大的希望。
自从成为知青,况叶就努力回想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信息,甚至翻阅了历史课本,才回想起这么点有关的记载。
而这个世界具体的走向,和他原本的时空是否一致,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好。
不过怎么说,齐鸣海能在这个时候回去,都算是幸事。
“嗯,是好事。不过下一批知青应该不久后就要到了。”刘康民聊起另外的一件事。
“我们回来的时候,城里已经开始知青报名了,新的知青应该和我和康民的下乡时间差不多。”简修文想起他们还在家的时候,就有不少街坊邻居来和他们打听下乡的事。
新一批的知青即将下乡,有些担心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想从他们这打听一下农村的生活。
这样也算是为之后做些准备。
“新的知青,也不知道九大队这边会不会有?”况叶听到这个小消息,就开口说了一句。
他和简修文两人的下乡时间不太一样,是去年初秋的时节。
其实一般知青下乡,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六三年下半年的时候,有领导层在各高校进行了宣讲,为了响应号召,在秋季又有了一批新的下乡知青。
其实如今下乡的人不算多,九大队这边今年不一定会有新的知青。
“这个就只有问大队长了,如果有新知青的话,大队长这边会提前收到通知。”刘康民回了一句。
去年况叶抵达九大队之前,大队长陈庆国这边就收到了通知,他和简修文才能提前准备好屋子和床铺这些。
当然他们也只是帮忙,像木架床这些都是队里提供的。
“嗯,到时候如果有新知青的话,不知道我们这够不够住。”想到新知青,况叶还不由的思考了一下他们这里的住房问题。
其实他和简修文、刘康民三人,目前住的这座房屋,对于三人来说还是比较宽敞的。
队里其他的人家,住所不一定有他们宽裕,当然他们这座破旧程度也算是队上数一数二的。
如果再来两人的话,倒还能腾出目前吃饭的屋子,和堂屋后边小一点的房间。超过两个人的话,就有些安排不开。
如果队上不另做安排,他们势必要有人和人同住一间屋子。
这对况叶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他每天晚上进入空间,都是因为他如今是一个人住一间房屋。
想到之后知青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这必然是他要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应该行吧,这附近还有生产大队没有知青了,说不定到时候要去这些大队。”刘康民对此到没多少担心。
“也是,不过我们还是把饭桌移到堂屋吧,之后这间屋子要住人的话,也好提前习惯一下。”况叶在这里生活了近半年,对附近生产队有无知青的情况也是清楚的,刘康民这个说法也对。
不过他还是给了一个提议。
其实在队里好多队员家吃饭都是在堂屋的,有部分不在堂屋的,和况叶他们的情况一样,都是这间屋子靠近厨房,图个方便而已。
“这个行,我们明天把桌子搬到堂屋去。”简修文也赞同这个提议,之后这里要住人,他们总得习惯在堂屋吃饭。
晚饭就在这闲谈中结束,况叶三人收拾整理了一番,也就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简修文两人,一路舟车劳顿,也想早点休息,而况叶他空间中还有不少事等着去做。
翌日清晨,三人和往常一样早起,早饭之后结伴去往仓库那边领工具上工。
第56章
就在况叶和简修文等人忙着队里的春耕时, 三月下旬刚开始的时候,邮递员给况叶带来了况家的回信和包裹。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他除夕之前寄过去的信件也终于有了回信。
况叶是在田间地头收到的邮递员投递的信件和包裹,他第一时间并没有拆开。
而是下工之后, 回到住处才准备打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