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七章 北风卷汉阳,涂炭生灵绝。(2 / 4)

加入书签

令追捕,终无所得。

明明迁民的消息,一直被他百般压制。

可近来,也不知是谁在乱嚼舌根,百姓之中忽然流传着魏公要迁徙陇右的传闻。

整个汉阳、南安闻言竞相大乱。

陇右各地太守都被闹翻了天。

城头上。

少年郎静静地看着心急如火的严干,嘴角不自觉的泛起了笑容。

“伯约……是你做的吧。”

少年郎的身后走来了一位身穿戎甲的老将。

姜叙,表字伯奕,时任抚夷将军。

姜姓乃是汉阳郡望,在雍凉,素来大族专横,只尊强者,不逊法度。

严干能耐不足,怎能压得住这些豪强。

少年郎回首望向伯父,拱手行礼道。

“瞒不过伯父。”

姜叙也没责备,只是与少年并立城头,忧心忡忡的望向县外山石。

“古人道是,天鼓山,上通灵,九州害起则鸣。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殃君王。”

“今日,遭此异象,鼓声震天,想必三秦故土,又有战祸将至了。”

少年郎亦是点头道。

“所以,维提前用计,令百姓遁入山中,如此一来,便是战火袭扰,汉阳父老,也不会蒙受横祸。”

姜叙看向身旁的少年,心知此子文武兼备,心性纯良。

这与他,早年经历有关。

少年郎名为姜维,表字伯约。

其父早年为护太守死于羌乱,家中唯有母亲奉养长大。

孤苦战乱,使得他从小敏于军事,除了郑学以外,专读兵书。

四年前,马超攻袭陇上,姜家儿郎战死大半,姜维已是同族中,年岁最大的一个了。

屡遭兵祸的经历,让这少年心性纯熟。如今,不待战乱到来,便已经开始提前布计。

“伯约,你欲何为?”

姜维回道。

“响应大兄之约,带汉阳百姓南下武都。”

姜叙闻言,没有阻止。

刘云在汉阳的那几年,与姜维交情最深。

这二人都是自幼饱经波折,孤苦伶仃。

当日在冀县便一见如故,约为兄弟。

虽然多年未见,可那登堂拜母的情分,姜维却是忘不掉的。

“也好。你留在大魏,也是做不了高官的。”姜叙没有阻挠。

身在乱世,各大豪族,为防止家族衰落,从不会把鸡蛋往一个篮子里放。

广撒网,开枝散叶,才是乱世豪强的必修术。

“汉阳姜氏,在大魏已有人脉,蜀中也得布置一些了。”

“去吧……将你母亲也接去。”

“家中不必挂念,伯父在这能应付的。”

姜维拱手拜谢,欣喜不已。

“谢过伯父。”

“维,去了。”

……

汉阳郡,段谷。

激水飞流,微露阴寒之气。

姜维星目微启,神思归来。

法邈已带陈仓百姓赶来。

“汉阳姜维,前来接应诸位。”

法邈奔走多日,终于见到人烟,心中欢喜不已。

“你就是升之信中所言之人?”

姜维笑道。

“升之,乃是在下义兄。”

“数日前,大兄有言,让我迎接陈仓义军,我已令人置备妥当,只等诸位前来。”

陈仓老少脱离苦难,总算是放下心来。

只有一老者,仍是心怀警惕,小声问道。

“那刘升之会不会把我们也抓去当屯田奴?”

所有人心中都有这个困惑。

姜维笃定道。

“诸位安心,汉川不是逆魏疆土。”

“大兄与玄德公也不是曹贼那样的奸人。”

“有大兄做主,保证诸位安然无忧。”

老者们放下心来,跪地长拜。

“若能脱离奴籍,我等便是为刘使君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谢过刘使君,谢过祭酒啊。”

感慨良多。

姜维却不敢拖延。

“汉阳百姓已入谷中,我等南下与之会合,先去木门。”

“大兄,当北上在此接应。”

法邈点头道。

“善!”

“诸位,一并南下吧!”

……

武都郡、沮县。

县内百姓凋敝。

魏军南下之际,已经抄略一番。

此地百姓仅剩数千人。

可是魏公禁军到此之时,粮车却出了问题。

为躲避刘备追击,运粮官将粮车挡在后方,连同山谷,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魏军存粮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走到陈仓了。

更可怕的是。

魏军撤出汉川之时。

天降雨雪。

武都地形复杂,多山间小道。

雨雪交加之下,山体滑坡,溪流迸溅。

满地泥浆,滑不可踩。

不少骑兵走入山地,马蹄打滑,皆是坠下山谷。

路,是走不了了。

治道官匆忙来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