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以春秋决狱,请诛满堂公卿!(2 / 5)
都没发生过。
树倒猢狲散……
张裕已成孤家寡人。
只能跪地哀求刘备。
“主公,在下对你是忠心耿耿啊!”
“古之贤者,都不会轻信谣言。”
“这些贼人,是故意陷害于我。”
谣言?
刘云冷笑道。
祸从口出罢了。
“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代汉者,当涂高!”
“涂高者,乃大魏天命也!”
“这话是谁教你们说得?”
一系列覆灭大汉的谶言,皆是来自蜀中儒生。
他们比刘云更清楚,这些话来自何人之口。
谯周眼神闪躲,杜琼不敢抬头。
别看平日里,蜀中豪右圈儿里一口一个张公叫的亲切。
可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谁会在乎这所谓的同门之情,姻亲之谊?
死一个张裕无所谓,他死了,所有的脏水尽管往他身上泼。
一个能承担责任的死尸,对所有人都好。
蜀郡郫县豪右何宗率先撕开了经学世家的丑恶面孔。
“主公,益州从事祭酒何宗,弹劾张裕大不敬之罪!”
满堂震惊!
郫县何氏是何许人也?
他们是成都赵氏的姻亲。
此番赵谐来闹事,何氏是第一个响应的!
结果,张裕一出事儿,豪强开始分裂了。
准确的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个各怀鬼胎的利益团体。
蜀中豪右,看似是个整体,实则益州顶级世家就那几个。
以新都杨氏为首的经学世家们圈掌握舆论权。
以成都赵氏为首的地方大族们掌握经济大权。
环顾在这一层的世家大族,要么是其门生,要么是其姻亲。
其余的中小豪强都被排除在顶级圈子之外。
散落在外,融不进圈子的益州豪强,大多归附了刘备政权,为蜀汉流血牺牲的名臣也不在少数。
刘备要打压豪右,其实打压的就是这些裙带关系、门生关系最多的顶级大族。
总有学者会抨击刘备不用益州人,只会打压豪强。
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益州顶级世家大族的朋友圈儿,从始至终根本就不愿意为刘备效力。
像杜微这类人,宁肯装聋作哑,也不愿出仕。
这原因,不止是因为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这么简单。
也不全是因为刘备的盐铁政策。
事实上,写下亡国论的谯周,在蜀汉灭亡前的那段对话,已经很好地表现了这些圈内人士对蜀汉的心态。
从始至终,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魏。
与其跟随刘禅逃去南中,或者去东吴,到头来还是要被灭国、俘虏。
那还不如一开始就跟随大魏。
开门揖盗而已,对于豪右来说,乃是家常便饭,反正,灭国跟这些人也没什么关系。
谁当皇帝,对于他们来说都一样,只要有人保证他们独霸蜀中,保证他们的顶级圈层利益,那此人就是真正的天命归属。益州顶级士族圈里的本土豪右,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一统天下。
而在今日。
天师道的出现,打破了蜀中经学世家一统舆论界的格局。
刘备不再需要他们对天命主导权进行解释。
战前,不在需要他们占卜、算命。
张鲁是个更好的选择,而且也会是更听话的选择。
感受到外部威胁的儒生们,不得不断臂求生。
于公于私,张裕必须死!
只有表现出足够的忠诚,这些儒生才能在左将军府中混得下去。
从郫县何氏开始,接下来,权利的游戏开始了!
“司金中郎将张裔,弹劾张裕谋反罪!”
“劝学从事尹黙,弹劾张裕造作图谶罪!”
全是要灭族的大罪啊……
证据确凿,昔日袍泽检举。
张裕一屁股坐在地上,双目翻白。
然而身后同僚,见他大势已去,亦是想早些与他撇清关系,送他上路。
“蜀郡太守杨洪,弹劾张裕谤毁宗室罪!”
“治中从事彭羕,弹劾张裕非所宜言罪!”
“议曹从事杜琼,弹劾张裕废格沮诽罪!”
“儒林校尉周群!弹劾张裕诽谤妖言罪!”
……
罪名重要吗?
已经不重要了。
所有人都需要张裕去死。
谁都拦不住了。
刘云缓缓走到张裕面前,这位满脸长须的老者已是眼神恍惚,脸色惨白。
他从袖中掏出了校事府的腰牌儿,在张裕的面前晃了一圈。
张裕五指陷入地面,满眼血丝。
“你,早已知道我的身份?”
刘云蹲在张裕面前,用眼神死死的盯着他。
“张南和,你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聪明。”
“东州士在广汉失败后,你害怕被我撬开校事府的嘴,把你牵连进去。”
“所以,不遗余力的搅弄盐政,近乎不停歇的鼓动豪右对我围追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