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踏波青海湖,席卷日月山,西域里还有高手!(2 / 3)
“善,此计甚妙。”
“这就去做吧。”
“另外……河西方面,近况如何了?”
刘晔摇头道:“自从陇右大乱,苏则倒戈后,河西方面已经与我军断了联系。”
“不过,河西三郡叛军加上卢水胡,塞外诸羌胡不下二十余万人。”
“刘升之北上不过几千兵马,岂能对抗得了。”
“魏王无忧,刘升之会淹死在羌胡的叛乱大军之中,谁也救不了他。”
“等到塞外羌胡席卷湟中,直捣陇右,刘备也得一败涂地。”
曹操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他的目光久久的望向西方,那片神秘的土地,曾经是大汉的疆土。
是他亲手放弃的。
定陇右过后,河西三郡叛军相互攻杀,各自派遣人质向曹操求援,这本是一次收复山河的大好机会,是他亲自拒绝的。
自此,曹操在世时,魏国再也无法掌控那片土地。
如果不是苏则、张既、曹真力主夺回河西,或许曹丕一辈子没机会收复河西,更别提遥控西域了。
“孤得不到的,刘备也别想得到。”
“让河西乱吧。”
“乱吧……”
……
另一边,北伐军沿着羌中道一路西向。
湟水的尽头,也是西平郡的尽头。
将士们穿越在狭窄的山谷之中,沿途并没有遭遇到羌胡的袭击。
随着军队往西攀山越岭,刘云再度体会到了令人难受的高原反应。
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缘处反复行军,不仅对士气是一种考验,对将士的身体素质也是一种磨炼。
实际上,由于西部的海拔总体很高,落差不大,放眼望去,四面如履平地。
若不是越来越稀薄的空气和身体传来的不适感,刘云险些以为自己就走在平原上。
汉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唯有羌人和混血的马云禄处之自若。
这就是基因适应性的力量啊……刘云说不出有多么羡慕。
“升之,你的脸色有点差。”
马云禄抛来了一個酒囊。
里面装满了一种名为酪浆的牛羊乳。
刘云灌了两口,有些喝不习惯。
“还有多久才能到西海郡。”
治无戴开口道。
“此地名为木乘谷,过了此谷,再走几十里便能抵达龙夷城。”
“大汉当年设置的西部都尉便在此处。”
此西海郡,非是东汉年间分割张掖居延属国设置的西海郡。
而是王莽从卑禾羌人手中买来的土地,大体在青海湖。
后来,王莽政权国内四面起义,卑禾羌人又夺回了这片牧场。
历史上的西王母国可能就在青海湖周围。
至于周穆王和汉武帝有没有来此和西王母整出一夜情,求得长生丹,刘云就不清楚了。
“听说这里的羌胡为争夺水土常年交锋,大小种落之间,彼此都有旧仇。”
“如何把他们聚集起来,听候汉家号令呢。”
治无戴笑道:“别的我不管,唯有烧何羌,我们湟中卢水部不能忍。”
“两家一见面,就非要分个死活。”
从军的小月氏人对此也有话说。
生存在湟中地区的小月氏归义侯名为支富,此人正是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响应汉军的小月氏首领,目前是湟中义从的一名掌军胡侯。
苏则留在了金城,这支队伍就得靠支富调动。
“我也不管他们听不听令,只要敢起兵闹事,我的刀可不留情面。”
经过几百年的融合。
小月氏人的衣着和语言,都已近乎汉化。
支姓,是‘氏’的音译。
支富操着一口流利的古汉语,但也能和蛾遮塞、治无戴用别的语言沟通。
这些胡人叽里呱啦,说着刘云还不太能听懂的话,沿着木乘谷北上两万北伐军也多是操着各种不同的语言,活像是一支多民族大军。
刘云现在算是明白,拿破仑带着操着十二种语言的大军打俄国,沟通起来该有多难了。
行军到了下午。
北伐军总算是及时赶到了西海郡。
马云禄快马在前,指着前方高耸的山脉,满眼欣喜道。
“升之,你看,那就是日月山!”
刘云拨马而去,买过山顶,抬头四望。
一座破败的城市映入眼帘。
高耸的日月山,真如其名,山顶一片赤红,如火潮蔓延山巅。
紫色的砂岩环绕山峦,连山赤岭,叠嶂百里。
此山,并不似祁连山那般终年雪浪银涛,自有一副隔绝天外的震撼景象。
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体,将游牧和农耕区切为两半。
山的东侧是阡陌良田,桑林秀木,宛如塞上江南。
西侧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天宽地阔,牛羊成群。
无数的历史传说在此勾勒,过往的神话故事于此萌芽,风沙故道的侵蚀,湮没不了这片土地的圣洁光华。
刘云早想来了……如今也终于来了。
“收复西海郡,就在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