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仇作约,刘升之将成为神明。(1 / 5)

加入书签

战争的余波已经结束。

风烟吹过青海湖畔,满地狼藉的牧场上,卢水胡人的残军已被北伐军尽数清理。

来自武威的胡人留下了两千具尸体,其余的兵马尽数溃散,朝着羌中道一路西逃。

大胜而归的庞德翻身下马,等来到刘云的身前之时,周围各大部落的豪帅已经尽数伏首,朝着他们曾经的敌人跪拜。

而躲入青海湖避难的凉州汉民,也不断从深山中走出。

汉军见到数以十万计的塞外人,全军震动。

“将军……这是?”

刘云开口道:“令明,无需担忧,这些羌人已经打算与我解仇作约。”

“羌汉百年战争,终于结束了。”

所谓的解仇作约,是羌人部落之间的一种盟约形式。

羌人早期在争夺河湟谷地的丰美水草的过程中,由于破碎的地形,并没有形成统一部落。种落之间往往相互兼并厮杀,结下了几世仇怨。

但后来,由于东汉气候异常,逐渐进入小冰河期,粮食作物大量减产。

河湟谷地已经不足以供养羌人正常的生息繁衍,羌人在内附汉朝后便开始朝着凉州、并州各地迁移。

羌汉战争实际上,就是汉朝的西北少数民族和汉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

由于汉朝制度的不断完善,归附的羌人也不断被纳入了税收体系当中。

豪右和官吏剥削羌民,这成为了羌人战争的导火索。

为了对抗严峻的气候和官吏的剥削,在此过程中,羌人的大种部落,逐渐形成了先零、烧当、滇零这样的强大部落政权和部落联盟。

为此,解世仇而作盟约,成为了部落联合的必要条件。

经过解仇作约的羌人联盟,往往能聚众十数万,他们一度打到三辅,横扫北疆,甚至能打到了洛阳城下……

是汉军的战斗力太弱吗?

未必。

东汉政权的关东士族在羌人战争中,可是出了大力气。

由于地域歧视,和一系列选官制度的调整,关西豪右和义勇军们除了打仗以外,无法在政治身份上获得朝廷的任何承认。

甚至治理关西的各郡太守,大多都是关东人士。

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

歧视关西人的关东士族,加剧在凉州敛财。

不堪重负的百姓们又要遭受羌人东迁的战乱和骚扰。

而实际上担任凉州各地太守的关东士族们遇到羌乱,第一件事,就是跑路……

因为他们的根基在关东,关西乱不乱本质上和关东士族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凉州不要了。

这就是东汉朝议之中屡次出现弃凉州这类言论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遇到羌乱,这些关东人便咋咋呼呼,故意夸大羌人的战斗力,要求将郡县内迁到三辅。

太守们卷起铺盖卷,敛财完了就能跑回关东……可百姓们怎么跑,自古以来安土重迁。

百姓被官吏们强制迁徙,不走?那就放火烧屋。

把良田毁了,军事建筑拆了。

直接放羌人入境。

你还能不走?

走投无路的凉州百姓,路途上又要遭到羌人劫掠,甚至是豪右和太守们自己都在劫掠……

于是乎,在百年的羌汉战争中,凉州和三辅的百姓人口凋敝,俨然千里无人烟,以至于汉人的人口规模已经远远小于凉州的羌胡。

贪官污吏对凉州的破坏力,甚至远在羌人之上。

这就造成了一个更可怕的结果。

凉州的汉人和羌人一样痛恨汉朝。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和羌人一起起兵。

关东士族不管。

朝廷管不管?当然得管,实际上只要东汉的天子能活到成年,羌乱就必须管。

每年几十亿的军费发去凉州,征召数万汉军去保卫西部的国境线。

可统兵的关东士族们能打仗吗……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前后十数万将士在无能的指挥之下殒命凉州,数不尽的军费被军官贪墨。

除了内斗,搞死皇帝、搞死外戚、搞死宦官,搞地域歧视,搞学阀,搞钱搞女人,把整個朝堂搅得一片黑暗以外,大部分的关东士族几乎一事无成……

最后,靠着凉州本地人为代表的凉州三明平定了羌乱。

立下赫赫战功,是关西人进入朝堂唯一的希望。

结果呢,皇甫规入朝被下狱,张奂把自己的祖籍迁移到了关东弘农郡,最后还是被关东士族排挤的回了敦煌。

段颎投靠宦官集团,事败下狱,饮鸩而死。

这三人可谓是关西的英雄人物了,结果被关东士族迫害成这样。

看到他们悲惨的结局,以后,在凉州掌握军权的军官,谁还敢放弃兵权。

董卓尾大不掉,入了洛阳,干脆一把火把洛阳烧个干干净净,把天下士族的领袖袁隗满门抄斩。

李傕、郭汜把满朝公卿举刀杀戮,是一百多年来关东士族们自己造的孽,自己种的果。

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

蔓延了东汉满朝的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