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借天公一场雨,浇灭世上不臣心!(1 / 4)
六月下旬。
整个凉州战线已经彻底交锋。
汉魏双方占据的城塞,犬牙差互。
双方将士毫不相让的争夺渭水沿岸每一个县城、村聚。
白天归属于魏国的领地,在半夜又会被汉军夺走。
等到第二日清晨,魏军又会带大军前来围攻。
张郃是一位巧变机敏的统帅,他尽可能的避免与刘备主力作战,利用渭水沿岸的城市防线,不断进行机动。
来自南阳三辅的民夫到位后,曹操又在陇山道开辟了陆路运粮,暂时是缓解了陇右魏军的粮秣危机。
而徐晃统帅轻骑南下后,也果断的轻军深入,连续捣毁了汉军的两处邸阁,焚烧了存粮。
当邸阁小吏将密报传到刘备耳中之时,这件事引起了他的重视。
“你确定敌将的旌旗上写着徐字?”
那邸阁小吏颔首道:“回主公,的确写着平寇将军·徐。”
法正不断地摩挲着袖管中的手腕,低沉道:“主公,定是徐晃。”
“此人出身白波贼,抄略是他的看家本事,在官渡,潼关,都喜欢绕道奇袭。”
刘备和徐晃在定军山之战时,也是碰过面的。
他闭目凝神,静静地思索着这個月以来,魏军的动向。
“张郃从南安撤回了冀县。”
“徐晃走铁堂狭道,袭击我军邸阁。”
“魏军把越来越多的军队都调回了汉阳,这说明,曹操也快要到了。”
“魏军在准备转守为攻。”
事实上,正如刘备所想。
孙权在东线战场根本打不开局面。
夏侯惇董督淮南二十六军,名将张辽、乐进、李典、曹休尽在其中。
来自青徐的孙观、臧霸,汝南太守满宠,也派兵增援,东线近乎是全明星阵容。
虽然孙权号称孙十万,可实际上孙权进攻合肥的兵力从来没有到达过十万这个等级。
在面对魏军铁壁一般的防卫下,毫无疑问,孙权的进攻再度宣告失败。
他的失败,只是南方割据政权面对北方政权人力物力和人才优势碾压下的时代缩影。
在理论上分析,北方政权的实际人口总量,是整个南方的两倍有余。
其中不被录入户籍的军户、屯田奴,实际上仍然是由曹魏政权掌控。
一旦发生战乱,这些都是魏国随时可以转化为前线兵员的预备力量。
曹操掌权之时,奉行霸道虐民之术,故而百姓年年起义,就连冀州这样的核心统治区也不例外,曹操不敢远离邺城,统治不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魏国的统治力。
到了曹丕和曹叡两代休养生息,魏国在战略上转攻为守后,短短十几年内,魏军的可用兵力便大幅增加。
在曹叡一朝,三国争霸,真成了魏家独大。
两只巨手按着孙刘两家的同时,还能脚踹北边的高句骊和鲜卑人。
陆逊曾言:曹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所言非虚。
因为,人口基数的差距,决定了兵力和财源的差距。
到了后期淮南之变时,在淮南前线,魏军集结二十六万,淮南叛军接近二十万,前后就是四十六万的兵力。
这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是个小数字了。
饶是如此,西线防务的兵力仍旧能卡着姜维动弹不得。
这便是国力的显著差距。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军的兵力总数,会和北军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孙权早期还能跟曹操争抢淮南的庐江,攻破几个郡县。
到了后期,真的就连一点水花都掀不起来了。
果不出刘备所料,孙权败走的消息在魏军中不胫而走。
东吴水军来得快,退的也快。
只要有水网存在的地方,他们的船只就能平安撤走。
压力再度给到了西线。
羽书从淮南一路来到司隶。
曹操听闻孙权败走,立刻将军营从洛阳迁到了长安。
徐晃、张郃、曹真、曹洪、郭淮、朱灵各路名将在关中魏军的驰援下,迅速展开反攻。
法正分析道:“徐晃的进攻只是魏军反扑的预兆。”
“曹操随手解决了孙权后,便会带主力与我军相持陇右。”
刘备看向舆图,果断道:“不能让曹操与张郃的兵员合流,在此之前,必须将渭水南线的战局打开,南安有黄汉升,陇西有马孟起出不了事。”
“传令,子龙带骑兵迎战徐晃。”
“翼德带精兵万人前往冀县,与张郃野战。”
黄权眉头紧皱,提醒道:“主公,我军兵少,还是坚壁固守为上,不可轻易与敌搏杀啊。”
“正因为兵少,备才得主动出击。”
“再说了,备面对曹操,何曾有过兵力优势?”
刘备眼神坚决,回顾以往生涯,筚路蓝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超越以往了。
他一生蹉跎,很少有机会带领数万人和魏军野战。
但每次在兵力相近的情况下与魏军交锋,刘备总能打出漂亮的战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