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保宁河右,功比卫霍,声震华夏!(3 / 6)

加入书签

那群蛮夷、贱民汇聚成流,能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反噬。

神思过往,刘云短暂的停顿了一刻。

开始更详细的部署计划。

“从乌亭逆水的上游到金城障路途遥远。”

“从此冲刷而下的洪流,在路途中将会不断向西南面的山麓流散。”

“抵达金城障时,威力会消减大半。”

“我们将在金城障修筑堰口,分导水流向西南山麓。”

实际上,以浪庄河的水量来看,就算上游的河堤决口,也不可能造成这么大面积的损伤。

沿途浪庄河水南下滚滚上百里,山形水势,水是有孔就钻,冲击力到了金城障早就消散百分之八十了。

只是刘云本身就是细致之人,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下令在金城障南部向西面修筑了几条疏水口,把水流引导向更西南面的山麓。

那里本身地势平缓,应该是上古河道冲刷时,留下来的天然水道。

在卢水胡人南下后,当地百姓尽数逃难,如今,此处已没有居民生存。

这得感谢大自然的巧斧神工,令居塞以北的土地贫瘠,气候严酷,南部却是肥沃的河谷,这都是有自然规律的。

因为金城障至令居塞之间,也并非完全是平地,两者交汇处,本身就还有一座向东北面突出的山群。

从金城障激流而下的河水,又需要稍稍向东北拐个弯儿才能进入令居县。

刘云正好将水流引导向西南面的平缓山麓,只要此地有疏水道,形成分流,北面的河水就算还能泛滥,实际上也很难影响浪庄河谷。

人类早期选择的定居点,大都是能避过大水大灾的适宜土地。

是古人经过上千年经验教训,才形成了汉代的城市格局。

令居塞以北到乌鞘岭一个县都没有。

而令居塞以南的浪庄河谷,密集的排列着三个县,已经说明了问题。

冷龙岭的南部山群,成为了浪庄河谷的天然防线。

也成为了,刘升之水淹七军的天然战场。

“破敌,安民,两不误。”

“只要做好防护,生存在令居县的湟中小月氏人和先零羌人也会帮我们。”

众人恍然大悟。

唯有马云禄问出了一个诸将都想知道的问题。

“升之……我很早就想问你了。”

“你明明是第一次来令居县,怎么会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刘云愣了愣:“我可不是第一次来令居县了。”

“当年去酒泉,我走的便是这条路。”

“更何况,你没看见我大战前几天,一直在前线观察地形吗?”

可怕的计略啊……

“此子算到了这一步?真是个妖孽转世啊。”

苏则和郭宪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但是当时没人领会到刘升之到底想做什么。

他是早就把整个战场,变成了他的棋盘。

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与敌人交战、在哪选择战场、什么时候将敌人击败、在哪防止水患波及百姓,全都想的一清二楚。

这并非是空想,而是针对地形和水纹,进行的细致思考。

山川水道虽然不会动,但是他却总有办法调动敌人进入自己想要决战的战场。

将己方的损害降到最低,从而对敌人进行更残酷的打击。

整个战局,一环套一环。

苏则已经数不清,刘升之在这一局部署了多少个圈套了。

“以最精锐的军队驻守要道阻击敌军,不增援以示弱、诱敌以深入,在将战场分割成东西两面,然后伏兵断后,正兵阻击。”

“又故意让出退路,引诱卢水胡一路后撤,全军崩溃,最终让这支残部进入受灾区……”

“天啊……”

苏则心中默默感叹:“当初与北伐军合作是老夫这辈子做的最明智的决断。”

望着郭宪和苏则投来的异样眼神。

刘云也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其实,他也并非百算百中,这只是借助地形和陇右高原的气候,进行的合理布局。

“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方面,我其实也没想到。就比如,三部卢水胡内部斗争如此严重。”

“以及,大雨比我料想的要早来了一天等等。按照原本的计划里,我军应该在令居塞坚守两天,才执行上述方案。

结果,胡人主力南下的时间,比我预料的早了半天。”

“他们内部的族群,也比我想的更乱。”

刘升之先前就知道卢水胡这个杂胡大家庭里可能有很多匈奴别部、小月氏部落,哪里能知道,还有龟兹、车师以及那一堆杂七杂八的西域小种落啊。

“若不是看着卢水胡要跑,我也不会冒险进攻,这样我军的损失或许能更小……”

“最好全甲兵而还……”

如此云云再三……

众人看着已经实现战略大成功,还在暗自检讨计划不完美的统帅,纷纷露出了无语的表情。

他们这些将军都想着能打赢二十万胡人就不错了。

结果刘升之想的是,如何以更小的代价全灭胡人……

天壤之别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