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刘云信笔河右书,大汉三兴龙鸣响!(2 / 4)
的多。
“我将请求刘使君表敦煌功曹张恭为敦煌太守,兼领西域戊己校尉。”
“酒泉名士庞淯暂领酒泉太守,杨阿若为主簿。”
“武威郡是西凉马氏的故地,自然会由平西将军兼领。”
“可张掖郡居中,在河西四郡中资源条件最好,民族又最复杂,地位尤殊……改选谁呢。”
行军路上,刘云陷入了沉思。
要去给张掖郡选出合适的良吏,就得亲自去看看当地的水土风情。
不能体察民情,事事居于庙堂俯瞰天下,是无法得出正确的治国方略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总喜欢白龙鱼服,到处去惩治庸吏的原因。
比起其他诸侯,刘备家底薄,起于微末。
从县令干起,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眼睛明亮如雪,什么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得显形。
真要在位子上不好好干,庞统、蒋琬他遇到了也舍得杀。
倒是诸葛亮这样琅琊大族出身的领导,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哪怕是到了荆州家门落魄了,身边围的一圈也都是襄阳大族。
士族出身的人,在识人术方面就是个无解的短板,丞相历史上没少被何祗这样的奸猾小吏耍的团团转。
这倒也不是聪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家世不同所塑造的差异。
也就是诸葛亮为了北伐,对士族才稍显宽容,这些小吏才敢偷奸耍滑。
换了刘备,什么都不会管,提着剑就砍他头去了。
……
此事暂且搁置不谈。
行军至张掖郡中部过后。
一望无际的绿洲,和遍地牛羊的大草原就映入了眼帘。
和武威郡那种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的景象不同。
张掖郡的水土得天独厚,是整个河西走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带。
武威郡北部比邻大漠,而张掖郡的北部则有着河西走廊的北山山系阻挡风沙。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和羌谷水孕育出了一片最肥沃的绿洲草场,并共同向北汇入了著名的居延泽。
刘云在武威还没感觉河西走廊的名字有多重要。
可来了张掖,南北山系包夹起来的这片绿洲,还真就有了那种交通咽喉、狭窄走廊的味道了。
伊健妓妾告诉他:“武威郡的显美,张掖郡的番和、骊蚠三个县,是整个河西走廊最肥沃的绿洲。”
“离开了武威郡,到了张掖郡就等于到了水草最丰美的河西草场。”
“南山羌(南山小月氏)、卢水胡、和一些羌人部落都曾经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刘云心心念念的山丹军马场也便在此地了。
纵目四望,千里风飘,万里草场,牛羊遍野,战马奔腾。
辽阔悠远的河西走廊中,高耸的焉支山横空出世,雄峙西北,一山独秀。
向北望,合黎山阻挡着腾格里大沙漠上的滚滚风沙,庇护着这一方绿洲。
马云禄之前教刘云学习胡语的时候讲过。
焉支山历来是匈奴王室和贵族娶妻的地方。
单于的妻称为“阏氏”,与“焉支”同音,故焉支山也被写作阏氏山,此地盛产一种名为红蓝花的胭脂原料。
而“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
当年霍去病远征河西,使得匈奴人痛哭:“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胭脂花就在焉支山上。
而所谓的六畜蕃息之地,实际上就是祁连山脚下的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场。
山丹军马场是现代的名字。
在古代,这里叫做大马营。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于此设置苑马寺掌理马政,在大马营草原设置了牧师苑。
从此,历朝历代的军队均从这里补充军马。
毫不夸张的说,历朝若是马政得当,在河西常年蓄马三、四十万匹应该不成问题。
巅峰时,北魏太武帝也曾在河西牧马至百万匹……
这么多的战马,抛去劣马、种马、落马,选取其中精壮能武装多少骑兵?
刘云不敢想。
主要是,现在的蜀汉没啥钱养……
马这种动物,吃得太多,还得吃好,稍不注意就生病。
它并不像牛羊一样,另外两类牲畜可以从事产毛、耕地、产肉。
马则需要长时间的喂养才能成型,而且和武器一样,还是战争消耗品……
一般来说,羊比牛好养,牛又比战马好养。
所以河西卢水胡的部落中,牧民蓄养羊有百万口,牛只有八万只。
汉朝崩溃后,西北马政也基本废弃了。
山丹军马场中,据刘云的估算,只剩下占据了此地的卢水胡和南山小月氏人还在蓄马。
这两个骑兵民族保持着高超的骑术和海量的骑手,连三郡叛军都不敢惹他们。
正如黄华所说,这些河西部落的蓄马量,仍不下十万。
在这水草丰茂、碧绿无垠的草场,没人能阻止他们放牧。
伊健妓妾坦言道。
“护军,只要你一声令下,河西的小月氏人和卢水胡都会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