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战(六)(1 / 2)

加入书签

“战争即正义”

谭韵花了一天的时间通读了一遍《赫拉克利特残篇》。这位古希腊的哲人,最为人熟知的警句应该是那句“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并没有系统性的著述留存人间,只有一些残璋断玦的篇幅能让现代人窥探这位哲人的思想。

他用一种类似《周易》辩证法的阴阳对立的智慧推导出一个关于战争的观点,那就是战争即正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刚柔相摩,才可以化生万物,生生不息。

所以对立、斗争、矛盾,既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斗争,对立,矛盾的表达形式就是战争。

然后她又从书架上找出一本《战争史》,这是约翰-基根最重要的作品,这本书核心就在驳斥一个观点,那就是克劳塞维茨那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在谭韵看来,读书最美妙的感觉就是,可以从一本书读到另一本书上,从一个作者的文字去印证或者驳斥另一个作者的文字。

这样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就成了砌成桥梁的石块,走过这座桥,到达智慧的彼岸。

而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

谭韵是不眠不休,废寝忘食的。

她就这么一本本的读下去,直到筋疲力竭。

夏夜炎热。

她开了一个那种摇头的小风扇。

穿了一件清凉的睡衣,只穿了一件清凉的睡衣。

那丰腴熟透的肉体在略显昏黄的读书灯下,有种智慧装扮起来的性感。

整个城市都黑了,东边的天上挂着一轮圆月。

跟医科大家属楼的读书灯交相辉映。

谭韵已经察觉到了困意,却还贪婪的翻着书,每个人都是有贪念的,有人贪财,有人贪权,有人贪酒,有人贪色,而谭韵贪的人类的知识,尤其是那些人文知识,这才是最大的贪婪吧,毕竟庄子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夜已经深了,医科大家家属院里漆黑一片。

一脸褶子老农模样的刘老七盘腿坐在花坛边上。

用一把破蒲扇驱赶着烦人的蚊虫。

他在等着楼上那盏灯灭掉。

他就在这等,反正他也不着急,他是屠夫,在黄家的屠宰场里宰了一辈子牛,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

人老了,总是容易回忆年轻时候的时候的事。

就像现在,在这个明月高悬的夏夜。

刘老七就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屠宰场的场景。

那时候父亲病重,他妈是个裹小脚的女人干不了重活,几个弟弟妹妹还年幼,他经人介绍去屠宰场工作,掀开那个厚重的塑料门帘,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血水,一头头待宰的牛,血腥味混合着牛粪味,冷库里一排排冰冷的铁钩子。

屠宰场也是黄家的产业,来安县菜市场的牛肉全是这家屠宰场里出来的。

他第一天进场就被师傅安排去给牛递刀子。

宰牛有很多种方式,那时候厂里还没有电击的设备,要么拿棍子砸,要么拿刀子捅。

捅脖子或者捅心脏。

他清楚的记着接过那把细长的宰牛刀的时候,手心里那种微凉沉甸甸的感觉,也只记得他走向那头牛刀时候砰砰的心跳声,还有那头老牛回头看他的那一眼。

他当时紧张的握不住刀,手心里全是汗、膝盖都软了。

他差点跪下,他想扔下刀转身就跑,但是跑了,全家的就没生计了。

师傅说:“你捅的越快,它受罪越少,快捅”。

他耳朵里带着那种嗡嗡的白噪音声,狠狠的一刀捅到那头老牛的脖子上,却连牛皮都没能穿透。那头牛疼的“牟,牟”乱叫。

但是牛脖子上瞬间渗出来的血水,却像是某种劣质的春药一样,让刘老七疯狂了起来。

十多岁的他嘶喊着,闭着眼,疯狂的捅了牛脖子十几刀。那哪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在那之后也再未体验过的畅快感。

哪怕后来他知道了找女人,做男女之间那点事却也没有拿刀捅进牛脖子的那种感觉畅快。

从哪之后他宰过很多牛,却再也没能找到那种感觉。

他宰牛刀速度越来越快了,有时候一天能宰上百头牛。宰牛的技巧也越来越娴熟了,扭头和牛脖子之间有一块神经中枢,找准了位置,一刀进去,牛就死了。

他的刀也越来越快了。

他师父说的对,他的刀越快,牛受得罪越少。

但是他逐渐麻木了,宰牛越来越没意思。

他三十岁那年,在屠宰值夜班,晚上进来了一个贼,那贼扛了一扇肉就要跑,他拎着一把宰牛刀在后头追,追上去就是一刀,直接把那贼的脖子捅了个对穿。那是他第一次杀人,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因为保护了屠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