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章 劝不还政:公子翚为何提议鲁隐公不要还政公子允?(1 / 2)

加入书签

鲁隐公对郑庄公是非常感激的,他还特别惊讶于郑国的战斗力。这一次名义上是郑鲁齐三国联军讨伐宋、卫、蔡、郕联军,其实主要出力的是郑军。郑军在老桃一地中大败宋军,鲁、齐两国军队借着宋军败退而轻易攻取三邑。

此前,郑国还战胜了强大的北戎武装,据说是令这支南侵的北戎武装全军覆没。鲁军、齐军在这次讨伐宋国的战役撤军后,令鲁隐公没想到的是,宋卫联军趁郑军在宋国之际,合力攻击郑国都城新郑,但根本没得手,郑军又取得了新郑保卫战的胜利。

郑军却借着宋、卫联军撤军之机,在戴国搞了一出突袭,不但全线击溃了宋、卫、郕三国联军,还一举灭了戴国,全并其国土于郑国!

郑国如此横冲直撞,有一个邻国看不下去了,那便是息国。息国国君派人严厉批评了郑庄公,郑庄公根本鸟也不鸟他。

息国火大了,居然直接出兵讨伐郑国。郑庄公二话不说,在郑国的竟地狠狠教训了一把息国,史料记载是息国大败而归!

很显然,息国这一次是因宋国之请教训郑国,结果自己没教训得了郑国,反而是被郑国狠狠教训了一把。

郑庄公当然知道这又是宋国搞得鬼,干脆在当年的10月14日再次联合了虢国,大举进攻宋国,把宋国打了个满地找牙。

这个郑伯,实在太厉害了,百战百胜,中原诸侯,谁还敢捋郑国虎须?鲁隐公对自己很满意,能够参与郑齐鲁三国同盟,自己已经为即将弱冠成人的鲁允亲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

是的,到公元前712年,公子允应该年满20岁了,自己执政鲁国也长达11年,比先祖周公旦摄政称大周王朝的王多了足足4年,这已经需要自己去太庙好好向先祖解释解释了。

鲁隐公回顾着自己的执政经历,非常欣慰。寡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鲁国的未来,就交给兄弟公子允吧。

不但鲁隐公很满意,连公子翚也非常佩服这位摄政国君的能力。别看这位摄政国君给人忠厚老实的外表,总是那么小心谨慎的样子,但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国君。鲁国,就应该让他这样的人当国君。

但是,鲁隐公已经准备还政公子允了,公子翚也没有办法。此时的公子翬是鲁国上卿,已经完全取得了鲁隐公的信任。象这一次参加郑齐鲁联军讨伐宋国,虽说是鲁隐公亲征,但在战场上拼杀的,主要还是公子翚。

鲁国在这次三国伐宋之战中获得了大把的利益,公子翚满以为自己这一次应该会得到重大封赏,比如他就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被提拔为鲁国太宰。这个职位,他盯了很多年了,自己虽然得到了摄政国君的信任,但一直未被任命。

现在,摄政国君准备还政了,自己的这些功劳,都是在摄政国君时立下的,一旦新君即位,自己岂不是白忙乎了?

公子翚非常郁闷,他决定向鲁隐公提出这个要求。

公元前712年11月初,公子翚求见鲁隐公,道:“主公,臣非常感激主公对臣的信任,这些年来,臣追随主公,也立了不少功劳。臣今日斗胆求见主公,就是希望主公能够任命臣为太宰。”

鲁隐公赞许地看了看公子翚,这位叔叔是一位干才,至少在战场上是一员勇武的将军,就是性格急了点,好大喜功,贪财贪位。也亏得自己,以柔克刚,终于将一开始这位桀骜不驯的叔叔给收服了,从此真正听命于自己,不再胡作非为。

按理,自己应该提拔他,这次伐宋,公子翚是立了大功的。但鲁隐公想了想,他决定为公子允做最后一件事。有的人,如果是在公子允亲政后得到提拔,那一定会对公子允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公子翚这样的人,就应该让鲁允去重用,这才会对公子允更有利,对鲁国更有利。

鲁隐公对公子翚道:“叔父何必着急?太宰一职,迟早属于叔父的,寡人即将还政国君,相信国君一定会任命叔父的。再说,此时寡人已经在菟裘建房置地,准备退休以后去那里了,不宜作出重要人事调整了。”

啊?主要领导变动前,就真的冻结了重要人事?我的摄政国君喂,怎么知道公子允亲政后,一定会把这个职位给本公子?

公子允这小子这些年来只知道读书,身边一帮酸溜溜的文人墨客,哪里知道治国理政?自己只有在他亲政之前将这个鲁国最重要的职位占据了,才能突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才能影响公子允的执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雄才大略。

公子翚心里着急地想着,但这些话能说出口吗?情急之下,他冲口就对鲁隐公道:“主公,如今的鲁国,在您的治理下,政治清明,农商繁荣,国力蒸蒸日上,内使百姓安定,彰显主公治国之德才。外交好纪、滕、薛、邾等国,与齐、郑结为同盟,力压宋、卫、蔡等国,彰显我鲁国王朝屏障之威。请籴于齐卫宋郑以济天子之困,彰显我鲁国王朝宗邦之名。

主公宽仁厚德,文韬武略,举国上下对主公是赞誉有加,都愿忠心拥护,以图鲁国霸业啊。主公正值雄姿勃发之时,为了鲁国霸业,为了鲁国百姓,主公理应继续执政,何必执念归政公子允呢?

臣不忍鲁国霸业就此夭折,故泣求主公勿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