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6章 不用束手束脚(1 / 2)

加入书签

张俊不敢不这样表态,皇帝把话说出来那可不是轻描淡写的,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张俊不自己抹脖子,皇帝也会砍他的脑袋,还不如自己先表态了。

赵桓点头说道:“如此甚好,都是大宋的子民,你们不能说爱民如子,但也要体恤百姓的辛苦,百姓也是人嘛,尤其是我大宋的子民。”

张俊心头一动,鼓起勇气小心的问道:“如果是大越国的那些刁民呢?他们很多看着和善,实际上凶狠的很。

我听说在几十年前仁宗朝出兵大越国的时候,他们表面上装成良民顺民,背地里就捅刀子,伤了我们不少士兵。

后来才下令见人就杀,如此才保证了兵士没被这些刁民所伤害,不知对于他们是否也不能劫掠?”

赵桓很是不高兴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这个还需要朕来教你吗?保证我军将士的绝对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如何做你自己不会拿主意吗?”

这话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对于威胁到大宋军队的敌国民众,假如怀有敌意,背地里下手的话,那就当做作战人员来处置,直接斩杀。

当然,斩杀敌国有敌意甚至有敌对行为的百姓,这样的话,皇帝是不会亲口说出来的,毕竟对方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得让他们自己领会。

张俊大喜,急忙跟曲端看了一眼,曲端也明白了,两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有了皇帝的这个暗示,他们就放心了,到时打仗时不用束手束脚,只要是对那些对大宋有敌意的当地百姓,砍了就是了,以绝后患。

赵桓也的确是这个意思,他想要继续扩大人口,但也不需要对大宋怀有敌意的人,否则是引狼入室。

……

第二天。

赵桓召开例行的宰执会议,听取宰执汇报工作,并作出指示。

汇报完毕之后,赵桓问他们还有没有另外的事情要禀报的,没有就可以散会了。

范宗尹赶紧起身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臣想保举一人为官,不知是否妥当?”

赵桓懒洋洋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是宰相,堂堂宰相推举的人应该不会错的,说说吧。”

这话带着几分调侃,范宗尹怎会听不出来?涨红着脸,腰弯得更低了,说道:“臣保举吴敏吴大人担任宰相一职,论才能,吴大人当事无双。

此前,因为与太宰徐处仁意见不和被弹劾,罢免了宰相,后来又有言官说他依附于蔡京父子,被贬为出知扬州,再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涪州安置,后来又转到了柳州。

这几年他静思之前所犯错误,深有悔悟,臣以为人才难得,可启用它为朝廷效力,不知妥否?”

赵桓对着吴敏其实印象还不错,只是他穿越过来之后,吴敏已经被罢相,并且被贬官撵出了京城,所以一直没见着,后来就一直各种事把这茬给忘了。

现在范宗尹居然推举启用罢相吴敏,让他重新审视这个人。

吴敏在大宋朝算是一号人物,在金军准备大举南进之际,那时皇帝还是宋徽宗,惊恐之下准备离开开封跑到江南去。

吴敏得知,在朝堂上对群臣说道:“朝廷这是要放弃京师,这实在是有悖天理,咱们宁死不奉诏。”

宰执们都赞同,跟着吴敏劝阻。

但是宋徽宗已经下定决心要弃城逃走,见群臣阻拦,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吴敏跟李纲关系很好,李纲便跟吴敏提了一个建议,说宋徽宗要逃出京城的话,那就请他在离开之前把皇位禅让给儿子,这样还有一位皇帝镇守开封,可以一举两得。

于是吴敏把这个意见向宋徽宗提出了,并推荐了李纲。宋徽宗马上就答应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并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新皇帝。宋徽宗还让吴敏起草诏书。

太子赵桓惊恐哭闹中被强行架上了龙位,当上了皇帝,而宋徽宗退位为太上皇。

所以,吴敏在赵桓当上皇帝这件事上有从龙之功,这一点,身为皇帝的赵桓当然是心怀感激的。

不过吴敏随后就犯了一个大错,让赵桓也没有兴趣找他回来了,因为他是个主和派,面对金人的入侵,他力主议和,割地赔款都可以,换取和平,认为不能打,硬打必然招致亡国。

他的议和主张与太宰徐处仁产生了激烈冲突,两人争执中,徐处仁将毛笔朝吴敏掷了过去,打中了吴敏的脸,吴敏的鼻尖都被染黑了。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导致当权的宰相唐恪、耿南仲心生厌恶,便让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两人,于是徐处仁和吴敏一起被罢相,才引出后面的一连串贬官。

按理说,赵桓应该重用吴敏,可是这吴敏又是个投降派,尤其是在自己皇位还没有坐稳之时,又面对金国强大的攻势,朝野上下议和派和主战派争执不休的时候。

假如那时候启用议和派吴敏,必然会产生错误的导向,会让群臣认为自己这皇帝偏向于议和,那对整个抗金大局不利,所以赵桓便把这件事放下来了。

现在,范宗尹保举吴敏,希望皇帝能重新启用吴敏,赵桓便想起了这位从龙之功的首辅大臣。

现在抗金局势已经明显好转,自己已经把金国主力都打的折损大半,一时间无力组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