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削藩 削藩(4 / 10)
成就比较出名,主持编撰的《救荒本草》与《袖珍方》至今仍在我国医药史上有着巨大影响,湘王修仙,死时无子,放在古代属于大龄未育青年,大家默认他死了这一脉就没了。
这位无人继承身后事的藩王死得这么惨烈,完了朱允炆还给个“戾”的谥号,大家就很震惊了,这小子这么狠。
怪不得拒绝另类推恩令呢,感情一点东西都不想留,直接从藩王废到庶人。地位、权力、钱财都没有了,宗室也当不成,原本是威胁,现在是直接光身软禁。
而对最防范的燕王,朱允炆并非没有动作,他阴叔叔一向可以的。朱棣身边的人事变动与军事调防也在持续进行,燕王在重重监视下陷入困局。】
张居正淡淡,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懿文太子再如何友爱兄弟,余泽也不过一时,但建文如此行径,只会让藩王陷入或废或死的恐惧中。
小皇帝摇头晃脑跟着先生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但凡知道汉家历史的人都惊呆了。天幕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抄作业都不会,原样学汉武推恩不可能,藩王也读过史书知道这一切,但总能从中学到什么。
明祖才去世几个月便废了五个藩王,还一撸到底,毫不容情,剩下的任谁都不会坐以待毙。
汉武只觉乏味,明祖当年说他父皇寡恩方有七国之乱,如今看来,朱家子孙寡恩更甚。
手握天下大义却做到如此地步,宗室如何能忍,要削藩却先抬高文官,武将如何肯服。
如果说前面的朱元璋是疑惑与其他情绪兼有之,此时的朱元璋便只剩暴怒。他身为皇帝,不是不懂孙子削藩之心,但死的都是他的儿子。
此时再回顾朱允炆登基前对如何安排藩王的应对,只觉荒唐可笑。
隆亲亲之恩。以德怀之。
老年位面的他对着孙子骂起来,更早时空的皇帝只能看被提到的藩王们或哭或诉苦,室内乱成一团,朱棣平静地站在兄弟中,这个造反的儿子隔着人潮与他对峙。
不死便战。
奉在殿上的宝剑横在中央,一面映着父,一面映着子。
当年摔了破碗的朱重八,在江南河水中擦洗宝剑的朱元璋,平静地和登临绝顶的明太//祖对峙。, ,887805068
但儒生们削藩还要师出有名,这放大汉刘启听了得笑出声,他还允诺皇位给刘武呢,不兑现承诺也没见谁敢吱声。
朱允炆及其臣子的认知与操作,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不能理解——不看史书也确实想不到JUDY这么能打。
带着八百个人在天崩开局的情况下靖难,一路越打越多,这种事写进小说都得被喷不合逻辑,评论区要开高楼问作者,你当主角是什么此言一出大家虎躯一震纳头便拜的龙傲天吗?】
刘启颠了颠儿子,天子,帝王,削藩是帝王握住权柄的路,要走这条路,或以政治筹谋分化,或以果决心志承担。
南方兵力空虚,不敢先对燕王动手,却用和燕王同胞的弟弟试探——这样的行为,如何能算谨慎,不过犹疑罢了。
八百人?
从八百人开始,一路杀到最后成为皇座上的皇帝,像他当年饭都吃不起,日后却在和尚面前写一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这个儿子像他,这个儿子当真像他……
可惜他像他。
正因为朱棣像他,所以他不会认命,不会输不起,不会认为区区八百人做不了什么。他会带着这八百人一路杀出死局,杀出一条生路,杀到削藩的侄子面前。
帝王与未来的帝王对视,他们是父子——正因为他们是父子。
所以朱棣也会杀尽朝廷的百万雄兵,他会像利剑劈开河山一样穿过朱家的江山,带着一身血气走入王城,坐到他父亲坐过的位置上。
如果标儿的死无法阻止,如果孙辈的眼界实在不足,而名义上更长的老二老三同样早亡。朱元璋看着朱棣的面庞,像当年杀完了人在河边随手掬起一捧水时看到自己血迹斑驳的脸。
天下耗得起第二次么?天下已耗了靖难这第二次,到底是怎样的能力,才让后人如此认可他的功绩?
·
朱橚很怅惘,他没有惹任何人。
而且好怪,真的好怪。天幕说到现在,每次提到朱棣的名字都怪怪的,朱棣两个字也没那么难认,为何后人口音如此奇怪?
他试着问其他人,被问的兄弟捏着怪腔调:“毕竟是天崩开局的龙傲天永乐大帝,我们这些普通人如何知晓大帝之名有何深意。”
朱元璋回过神,一脚踹过来:“说的什么怪话!”
【身后有朱元璋留下的朝廷框架,朱允炆认为速度镇压能成功,倒也合理,毕竟前期藩王们确实很听话,没有哪个刺头真闹得特别厉害的。
但作为皇帝眼光是要放长远一点滴,爷爷搞藩王的初衷是御虏,就问你把叔叔们搞了谁来负责这个吧。
前期建文改制的一系列政策,使江南地主受益良多,相对应的是其他地区地主的不平,咋,我们就不配呗。朝廷与江南地主的关系缓和了,但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削藩亦如此。
但就问削藩的发展为何如此:爷爷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