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秋收(1 / 2)
郭喜春来投奔郭喜安,从此住了下来,郭喜安也只和里正说过真实原因,其他人打探她也只是三言两语遮掩过去,村里许多人其实是不太清楚里面缘由的。
今天郭喜春自揭伤疤,众人才知晓内里竟然是这么个原因,见郭喜春的眼眶此刻还红着,不少人同情地上前劝慰几句:
“喜春,你也别太难过了,这样的娘家人,断了就断了,犯不上伤心。”
“是啊,你那夫家人也真不是个东西,竟能干出这种事,好在你们姐妹两个能互相依靠,这日子以后也是能好起来的。”
......
郭喜春试了试眼角的泪,强撑出个笑来,“婶子们说得是,我早就对他们心冷没有什么指望了,但也没想到他们竟然还不放过,事到如今还敢如此厚颜无耻的上门,今日也是多亏了你们在场,要不然我们姐妹两个还不知道要吃什么样的亏呢。”
郭喜安也向大家道谢道:“是啊,今日之事还多亏了几位婶婶嫂子,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今天为我们主持公道,我们姐妹两个心里都感激得很。”
在场的妇人们听了这话心里都觉得慰帖极了,更很有些自己路见不平的正义感,纷纷又安慰了几句,说了好一会话,才告辞离开。
等人都走光之后,郭喜安看向郭喜春,还有些担心她。
姐姐虽然也怨着娘家那边,但和自己不一样,自己对那所谓的娘家人,只有厌烦,她的感情怕要复杂很多,恨意有多少,心里的伤心只怕也不会少。
看清了妹妹眼里的担心,郭喜春朝她笑道:“我没事的,从我离开大树村的那一刻起,我的亲人就只有你和孩子们,其他的都是不相干的陌生人,我再不会因为他们牵动情绪。”
“姐你能这么想最好了。”郭喜安不想再说这个话题,换了个轻松的语气说起另一件事:
“咱们家之前的水稻种的比别家的都要晚些,现在麦穗还没全黄,但再之前种下的玉米和胡芋却是可以收获了,我瞧着村里其他人家都开始在忙着秋收,咱家也可以先把村尾地里的玉米和胡芋先收了。”
说起这个事,郭喜春果然顾不得伤心了,连连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咱家的那半亩玉米,早几天就可以收了,只是那时候咱们住在棚屋里,家里房子还没建好,收来也没地方放,我才没提,现在趁着天气好,是得赶紧收回来。”
金秋八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村里各户人家都在忙着秋收,向阳村这边的农作物多是水稻、玉米和红薯,郭喜安他们家地少,只有三亩,两亩种了水稻,一亩一半种了玉米,一半种了胡芋。
第二天吃完早饭,郭喜安和郭喜春就背着背篓去地里掰玉米了,几个孩子也要跟着过去帮忙,左右村尾的地离家里不远,郭喜安也没拒绝。
向佑向泽和小三丫个子太矮,根本够不到玉米包,急得不行,郭喜安便让大丫二丫掰了玉米棒子扔在地上,由他们三个小的捡了放到一边的背篓里。
地里农活一向都不轻松,特别是到中午太阳最火辣的时候,更是辛苦,人在玉米地里穿梭,暑热一点都没有减少,玉米杆子比成人要高一个头,密密麻麻的玉米叶子刮在脖子后颈上,再有汗水一淌,那是火辣辣的疼。
到太阳最烈的时候,郭喜安就赶几个孩子回家去了,小孩子的身体素质到底是比不上成人的,这么跟着干活,就算不会累出什么问题,中了暑热也是不好的。
这玉米摘下来,还得运回家里,好在现在家里有驴子皮蛋,给她们帮了不少忙,田野小路狭窄崎岖,没法用驴车,只能给皮蛋背上装好驮鞍,掰好的玉米用麻袋装好,再固定在驮鞍上,一趟皮蛋就能运上七八十斤玉米,可给郭喜安她们省了不少力。
玉米运回家后还得剥皮晾晒,在家里的孩子们就有事情做了,帮着把运回家的玉米剥皮。
半亩地的玉米,靠着郭喜安和郭喜春,也忙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才收获完,今年的玉米长势不错,半亩地也收获了差不多三百多斤玉米,就这个产量,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也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收完玉米,郭喜安又挖了一背篓土豆,便和郭喜春收工回家了。
这几天的田野地间,村里的村民们可都是干到天擦黑才会回家,郭喜安她们家地少,秋收也不像村里其他人家那么忙碌,剩下的半亩胡芋明天一天也就能收完了,倒是不用像村里其他人家一样起早贪黑的忙碌。
回到家里,几个孩子正坐在运回来的玉米堆里,认真地剥着玉米皮,孩子们力气小,不能像大人一样玉米皮往两边一撕,再揪着尾巴一拧,就把玉米壳轻松去除,他们是一页一页地剥着撕,速度不快却干得认真。
郭喜安一进家门就瞧着这一群懂事的孩子,身体上的疲累都消散了很多。
把背上的背篓放下,又把皮蛋背上的两口袋玉米卸了下来,今儿个皮蛋可是帮了大忙,郭喜安抚着它的脑袋夸赞:“皮蛋真乖,真能干,你今天辛苦了,待会儿给你加餐做好吃的。”
皮蛋扇了扇它的小耳朵,摇头晃脑地显得很高兴,显然郭喜安的夸奖很是奏效。
郭喜安笑了笑,给它把背上的驮鞍也撤了下来,先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