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5章 世家本性,冷血权术!(1 / 3)

加入书签

秋风瑟瑟,共县城头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安与动荡。

司马懿坐在书房的案几前,手中紧握着司马昭寄来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已被小心揭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的眼神在字里行间游走,时而凝重,时而闪烁,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

信中所述,司马昭奇袭牧野,汉军士气不整,汉国数千精兵魂断异乡,这个数字让司马懿心头一震。

他深知,这样的代价对于任何势力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汉国。

司马懿的眉头紧锁,心中不禁疑惑:那刘公嗣,是否真的如传言中所说,在刺杀行动中身受重伤,以至于生死未卜?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校事府密探禀明的那夜的情景——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一间密室内,数斤火药瞬间引爆,那种毁灭性的力量,足以让任何生灵化为灰烬。

刘公嗣,是否真的能从那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司马懿心中充满了疑问,但也明白,无论刘公嗣生死如何,这场刺杀行动都已经彻底改变了局势的走向。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穿过窗棂,落在院中那棵桑树上。

秋叶正黄,随风轻舞,有几片已经悄悄落在了青石板上,而树梢上,一抹银霜在晨光中闪烁,预示着冬天的脚步已近。

司马懿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那份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愈发强烈。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来人啊。”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随即,一名身着铁甲的亲卫应声而入,恭敬地站在他面前。

“大将军有何吩咐?”

司马懿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这名亲卫身上,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期许。

“你,速去校事府,传我的命令,让甄像即刻来见。告诉他,若他还想继续作为冀州士族的代表,若那汉国皇帝真的已经命悬一线,便是我们与甄家联手之时。让他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打开朝歌、乃至邺城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到来。”

亲卫领命,正欲转身离去,司马懿又叫住了他。

“等等,再告诉他,此事关乎家族兴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走露半点风声。”

亲卫点头,再次确认无误后,才匆匆退出房间,消失在门外。

司马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

与甄家的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时机。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与先帝并肩作战的日子,那时的他们,何尝不是怀揣着同样的雄心壮志,想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时过境迁,先帝已逝,魏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前路荆棘密布。

司马懿轻轻抚摸着案上的地图,指尖滑过一个个地名,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另外一边。

邺城。

中山甄氏的府邸巍峨矗立,古朴的砖瓦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洒在府内的青石板上,泛起淡淡的银辉。

族长甄逸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担,他的眼神在昏黄的烛光下阴晴不定,时而凝重,时而迷茫,仿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

窗外,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寂,青年甄像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在烛光下泛着微光,显得格外醒目。

他走到甄逸面前,双手呈上信件,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族长,此乃司马懿手书,请族长一观。”

甄逸闻言,眼神猛地一凝,伸手接过信件,动作中带着几分不自觉地颤抖。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司马懿的亲笔。

甄逸一字一句地阅读,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阴沉。

片刻之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心中的烦闷一并排出,目光转向甄像,声音低沉地问道:“未得陛下诏令,你安敢归邺?”

甄像当即说道:“局势危急,我不得不急速前来与族长共同商议此事。”

甄逸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问道:

“我等叛出魏国,魏国还敢用我们吗?”

甄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挺直腰板,语气铿锵:“当时局势如此,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此番若能立下大功,我们中山甄氏,便真的可以做那永镇冀州的大族了。”

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甄氏一族在冀州大地上的辉煌。

然而,甄逸却没有那么乐观,他沉吟片刻,再次问道:“陛下的情况,当真无救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似乎难以接受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即将陨落的事实。

甄像闻言,神色一黯,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确实如此,姑母身边的侍女说了,姑母前去拜见的时候,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