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海之上(1 / 2)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靖手中持着利刃,站在辽阔的高原上,大声颂着这首赞诗,这是他攻灭冬突厥后,对他的赞美,一经作出,就在大唐中疯狂流传。
攻灭冬突厥,是一场艺术。
而现在,辽阔的高原上,有湛蓝、雪白的冰川,有荒芜的草地,有茫茫的戈壁,以及连绵不绝的山川。
这里美到了极点,而在李靖的眼中,这里将是自己的又一个升起光辉功德碑之所在。
在他的身后,两万五千轻骑,由他和五路行军总管所辖制,都是简拔出来的精锐,来执行这一次由圣天子所下达的绝杀之命。
李绩策马而来,扬起一片沙尘,他是此次西政大军的副总管,如果李靖出现意外,这支大军就由他统帅,李绩来到近前后,昂声禀报道:“大总管,西燕王知晓我大军直奔西燕王城,于是故技重施,率领部众远遁冰原,还烧毁了草原,这是想要逼迫我大军退兵。”
上一次大唐军队就是这样退却的,这茫茫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以上,大唐军队补给困难,体力也是巨大的问题,大多数的将军求稳,担心补给被截断,迷失在高原荒野中。
如果真的发生那种事,那必然是全军覆灭的结果,在这片高原上,不存在能独自逃走的人,要么一起活着离开,要么就死在这魔鬼之地。
西燕王慕容允向王国各部落下令,离开青海湖附近,往高原深处的湖泊撤退,他得意的向所有人狂笑道:“唐朝的皇帝派遣大军远征我大燕国,但本王并不惧怕,本王也是诸夏苗裔,素王不会只保佑他。
无论是他的天子之位,还是天可汗,亦或者是万王之王,本王都不承认。
本王终有一日,要复兴大燕,那个曾经有数千里疆域的王朝。
让唐军来吧,在辽阔的高原之上,有无尽的荒芜戈壁。
唐军将会陷入短缺粮草的困境中,他们会饿的奄奄一息,而后被本王击败,或者离开这里,属于本王的领域。
大燕就如同最神圣的海东青,落在祁连山的最高峰上,永不坠落于地。”
围着泊海,慕容允高调的向西燕王庭宣示着自己的战争之言,支持他的人放声大笑,围绕着泊海边的篝火起舞。
心向唐朝的人很是不安,曾经前往唐朝的经历,让他们知道大唐有多么的强大,当初的冬突厥被轻而易举的毁灭了,这次那个毁灭了冬突厥的将军,尊奉天子的命令,率领着唐朝大军来到了高原之上。
大燕真的能抵抗住,那个强大至极的国家吗?
大燕,真的能战胜那個如同圣王一样英明神武的天子吗?
他们只有深深地怀疑。
周围已经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以歌载志,不仅仅是中原会如此,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如此。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慕容允唱起了这一首曾经流传在北朝燕的民谣,当初北朝燕唱的时候,尽是豪迈,而现在唱的时候,却有无尽的苍凉,慕容燕从东北,最后一路迁徙到了西南,这一路上,经历了多少,都在这一首曲中。
“让唐朝见识见识慕容部的刀剑!”
慕容允很感动,但他却不曾见到,许多人茫然的望着这一幕,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唱这首曲子。
慕容允在动员西燕国的时候,大唐军中也爆发了一场关于后续战争的争论,那便是要不要继续进军。
不支持继续进军的占据大多数,理由很简单,供给不足,粮草短缺,风险太大。
李道宗更是直接对李靖说道:“大总管,慕容允一看就是研究过当初我大唐攻灭冬突厥战术的,他根本就不与我军交战,而且直接离开了王城,根本就不给我军突袭王城斩首的机会,我建议撤军,以后有机会再战。”
若是慕容允在这里,一定给李道宗竖个大拇指,李道宗完全说到他心坎里,他就是担心唐军的斩首战术,尤其是李靖,在攻灭冬突厥的时候,连续用了两次斩首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就把冬突厥打崩了,所以慕容允必须要防着这种战术。
李靖听罢几人的反对意见后,却慨然说道:“陛下为什么让我来做大总管,就是因为陛下知道,我这个人,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这一战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要打赢,要打的西燕无人敢挑衅我大唐。
西燕王不是担心被我斩首吗?
那这次我就不斩首了。
难道他以为我就只会出奇招吗?
这次我就堂堂正正的用绝对的实力,来击溃西燕国。
根据向导以及大唐对雪域的了解,分两条路追击西燕国,南路军和北路军,我们在这里会合,一路上,这里都是据点,拔掉这些据点,让西燕国知道大唐兵威。
让西燕王知道,什么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李靖的计划,突出一个大纵深穿插,当初无双侯和冠军侯在草原上就是用这个战术,把匈奴打蒙了。
但在高原上实行这种大纵深穿插的战术,也亏李靖敢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