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蝗灾(1 / 2)

加入书签

吕不韦已经收到了来自几个郡的传报,说是民间接连有农田发现大量蝗虫出没,他心中已有考量,虽然说现今各地汇报的情况还不足以称之为灾,但这明显已经是预兆了。

吕不韦等传报的官员下去之后就默默拿出了赢政临走之前留给他的那本书,那书他初见时已经如获至宝,近日以来一直在翻看,上面对于蝗灾的防治措施写的非常全面。

一直以来,蝗灾都是民间农业发展时常要面临的问题之一,虽然不是年年皆有,但是一旦爆发,便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留,百姓深受其害,更甚者还会成为政治对手攻击彼此的借口,引导舆论动摇社稷。

而今王上刚刚经历了天降凤凰的祥瑞之兆,民间舆论初见成效,突然出现蝗灾,只怕会影响王上在民间的口碑,于秦国统治不利。

吕不韦想到这里,先拿出近日少府那边制作好的纸张和宫内最近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毛笔,将自己在读书时总结的几项比较适合目前在秦国推行的治理措施整理了下来,打算吩咐各地推广下去,先让各地官府重视起来。

而一旦蝗灾爆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粮食问题,吕不韦知道,按照目前秦国库所储备的粮食数量,要想到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如今秦国大军征战得胜,还可以以战养战,补给军队自身,否则如果还要考虑军队粮草问题,那就更加艰难了。

只有先向民间征粮以防万一了。

吕不韦想到此处,决定召内史入宫好好商谈一下目前的粮食问题,秦国内史平日本就是负责征收田税和管理仓库的,只是这个内史……

吕不韦记得华阳太后当初还专门托人给他传过话,说是这个内史是她的一个远亲,叫自己平日多多提携,征收田税和管理仓库本就是可以大捞油水好处的活计,吕不韦当时还处在立场摇摆阶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当回事,如今正好是该趁此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外感到底是兢兢业业还是尸位素餐。

派了人去传召内史,他又将手中已经写得差不多的【治蝗要策】查看了一遍,叫人先传达给各处郡守,组织人员准备预防起来。

虽然还不能确定是否会形成大规模的蝗灾,但是提前预防着总没错,秦国近年来一直都是重视征战,于国计民生上虽然也并未懈怠,但针对一切大型灾难的预防问题终究还是有些忽视。

吕不韦又想到还在外面巡游的赢

政一行人,不由得有些担心,没想到他们才出发不过几天,就碰上这事,蝗灾一旦成风,只怕王上他们出门在外也要受到影响,不如还是速速派人将他们叫回来吧,等灾情过去再做打算。

赢政和夏无且此时正在南郑县令的府邸,赢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让夏无且出示了符节证明,那县令一眼就看出两人气度不凡,待以上宾,三人对坐而谈。

听到两人的来意,县令苦笑一声说道:“不瞒二位,若说蝗灾问题,的确是各处官员监蠢时节都会头疼的问题,只是这问题年年皆有,蝗群时大时小,灾情时轻时重,若是问题不大,熬过去也就是了,若是蝗虫群遮天蔽日,那只能是束手无策,徒留遍野饿呼罢了。”

“那有没有想过什么捕杀的办法呢?”夏无且问道。

听夏无且问起这话,那县令面露为难之色,说道:"这蝗灾乃是天灾,民间虽有些许应对之法,但也大都是趁其未成大害之前,或是火扑,或是捕捉,聊胜于无罢了,若这蝗虫一旦成遮天蔽日之势,那便是天降惩罚,谁也拿它没有办法啊。"

说到这里,县令又问夏无且:"夏君一路行来,是否已看到民间田地蝗虫成灾了?"

赢政见这县令如此发问,就知道他还不清楚民间的情况,许是这些日子都未到民间巡查吧。

夏无且已经听赢政说过他们之前的见闻,于是回答道:"若说成灾还不至于,只是这段时间连日的高温不止,也未见降雨,只怕今年蝗灾将不同于往年,不知县令有没有做好准备。”

那县令早知他会有此一问,赶忙回道:“这个自然,只是这蝗虫若真的成灾,仅靠我一个小小县令,只怕是难以成事啊,这南郑民生虽然看着还行,但近年来田中收成也仅够上缴赋税和解决百姓温饱,存粮稀少,若说要应对灾荒,那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啊。”

这也是实话,赢政虽然还未真正掌握权柄,但对于秦国目前的国计民生还是颇有了解,若说和其余六国相比,的确是略胜一筹,但若要说是应对大规模的灾荒,那也是完全不够的。

br />

说起秦国那些年的大灾难,的确是有些频繁,不是饥荒就是地震,不是蝗灾就是大雨雪,他还记得那些日子仲父急得头发白了不少,民间也是颇有怨声,只不过这也不是秦国独有的现象,连年战乱,整个中原大地都是时有灾荒。

而最经不起灾荒战乱的,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