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继续上网课(1 / 2)
听到林老师讲到张载的这个"横渠四句",赢政和蒙毅也有些惊讶于后世儒学士大夫所倡导的这种气节。 只是两人也并没有像林老师说的那样过于震撼,毕竟他们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如同魏晋时一般天下动荡、诸侯割据的局面。 思想上也是百家争鸣,并没有谁一家独大,虽然前世的赢政十分推崇法家,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他也意识到统治者真正需要的其实应该是最能够巩固统治的思想,而不只是某一学派的一家之言。 讲完了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这个背景,林老师又继续讲到了宋朝。 “说到宋朝,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和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因此他十分强调对于武将权力的限-制,在学习政-治史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宋代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而同时,宋代还出台了一系列尊崇文人、重文轻武的措施。" “比如宋代对科举制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一方面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宋代推崇文人的措施,宋代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彻底取消了科举制的门第限-制,宋代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都是科举出身,因此后世多将宋代政-治称为‘士大夫政-治’。” 士大夫政-治?学到现在,赢政内心对宋朝这个朝代的印象算不上好,一个是因为在历朝疆域图中宋代和周边其他政权并立的现象让他心中十分不快,另一方面也是宋代重文轻武的这个政策,赢政实在不能认同。 所谓富国强兵,秦国素来重视奖励耕战,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一个都不敢放松,似宋代这般只是经济发展的好,却不重视军事实力的增强,也难怪落个这个下场。 屏幕中,林老师切换了一张课件,开始总结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首先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到了隋唐之后三者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其次,是唐宋时期的一些儒学家致力于复兴儒学,开始吸取其他思想的有利成分来弥补儒学关于哲学思想方面的空缺。" “当然最后也离不开宋代相对比较宽松的文化氛围,推动了许多思想家对儒学的变革与创新。”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看程朱理学的集大 成者:朱嘉的主要思想主张。” "朱嘉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朱子语类》记载他的思想: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反映出他一方面继承了二程理''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 十张日时他还进一步押出开押就月二级五堂W 王张,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大理就是二纳五常。 “在天理和人欲方面,他提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继承了二程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思想主张,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屏幕前的赢政和蒙毅乍一听到这句话,都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头,心想这种思想是不是有些极端,人欲乃人之天性,怎会与天意完全相悖,乃至于要存天理、灭人欲呢? 不过,林老师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话:“不过同学们要稍微注意一下,朱幕这里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指一点人欲都不该有,他也强调过“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意思就是吃-饭是人之常理,但追求山珍海味就是人之私欲了。" 这样一听,赢政还能略微理解,人若是过于追求私欲的确是会影响到社会秩序,也会影响到国家统治。 “而关于如何探寻万物中蕴含的天理,朱嘉也指出”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这也是二程格物致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程朱理学的思想相对于之前的传统儒学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化和体系化的。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来分析, ''天理是万物本原'' 就是理学的哲学观;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理学的伦理观;主张''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方法-论。" “提出哲学观,并进一步指出方法-论,这反应出理学思辨化的特征,它既不再像传统儒学那般,不去思考宇宙与人的那种形而上的问题,也不像先秦儒学那样从形式上来看有些散乱,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逻辑体系。”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蒙毅略微有些了解了思想史发展的一些特征。 结合自己对于当下一些思想典籍的了解,儒家的典籍乍一看上去的确有些散乱,尤其像是孔子的思想,基本都是 从孔子日常的一些言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也能够整理出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礼”,但是并没有像理学这样形成一整套的体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