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1章 花小钱办大事(2 / 3)

加入书签

有马来国,也不是很缺劳动力。

这两地更大力度的发展电子代工业,能无形中分流和压制海峡东岸的发展。

等到80年代,星辰公司的房产物业巨幅升值,不用抽调其他资金都有大量的钱可以到内地建上下游一体的产业城。

建好港口、发电站,四通一平搞好,税收优惠,以及大量有经过团队训练的识字年轻人。

港城接订单、内地搞生产的模式可以彻底堵死海峡东岸的电子产业。

人是英雄钱是胆。

以后没那么富的海峡东岸,也就不敢那么跳脱。

李铭现在花点小钱向瓯镁输送港城和新加坡的人才,后面的收益是极大的。

也是上午。

京城。

城西的2号大院,周晓白的闺房。

“原来这毛衣是织给我的呀?”

“你知道我在织毛衣啊!”

“我是半夜爬墙偷人,我不得仔细观察情况么?”

话说得有点难听,周晓白娇嗔道:“去你的!”

李铭嬉笑道:“是我的。整个人都是我的。”

周晓白娇声说道:“我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的。你快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我拆了再改。”

李铭接过天蓝色的毛衣比划了两下,“肯定合身。”

“穿身上试试。”

“行。”

李铭穿好后还转了个圈给她看个仔细,“我觉得挺好的,你看行不行?”

周晓白开心道:“你满意就好。”

“谢谢你送给我这么用心的礼物。”

“不会再像围巾一样放柜子里存起来了吧!”

“这次不存了,我天天穿。”

“围巾存柜子里也浪费,现在天冷了你拿出来用吧。穿坏了,我再给你织。”

“都听你的,我明天就把它拿出来晒一晒太阳,哪天觉得冷了我就戴。”

周晓白接过他脱下的毛衣折好,很有贤妻良母的潜质。

李铭提醒道:“我听到罗芸在外面喊你了。估计是来叫我们去研究所了。”

“她现在来了吗?我没听到呢。”

“我的耳朵错不了。”

“那我们出发吧。”

搞些团建活动可以让创新研究所的人相互多熟悉一些。

火锅、烧烤的聚餐不合适在海淀的窑炉那里,机械分厂的人看到了会影响不好。

离周晓白家不远的创新技术研究所。

五六个铜火锅已经生火,还没有开涮。

三四摊烧烤,张海洋等人早已经开始忙活开吃了。

李铭三人算是来吃现成的。

“今天既是我们研究所的聚餐,也是庆祝咱们生物研究室和京城制药厂、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的维生素C研制取得了成功。”

袁军向来是爱抬杠的,“这个项目早都成功了,今天才庆祝也太晚了点吧。”

罗芸解释道:“前些天才完成了大发酵罐的持续生产试验,整个工艺流程才算正式的完成了改进。”

李铭没理会这样的小插曲,继续说道:“我们的陶瓷烧制进展也很喜人。”

“虽然暂时还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但也烧出了好些不错的产品,希望大伙再接再厉争取尽早拿出研究成果。”

“我就不再废话了,今天的食材管够,咱们好好吃,好好喝。”

喝的不是酒水,是火锅热汤、桔子汽水。

摆了满满一桌子的牛肉、羊肉、猪肉、鱼虾贝类,别说四名在窑炉帮工的秦家村小年轻笑得直咧嘴。

原来在研究所上班的一干人等也是没有参加过这样大口吃肉的活动。

倒是张海洋、袁军这些花钱没有计划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郑桐一口咬完整串的羊肉,“好久没吃这么多好东西了。”

袁军吃得也是满嘴流油,“上回还是咱们两偷我家的花瓶拿去卖的时候了。”

“慢点吃,别烫着了。”张海洋稍稍退开了一步,以示他自己和这两人不是一伙的。

平常有打牙祭,不至于跑肚,李铭也就没有开口提醒,“张海洋,有信了没有?”

张海洋听懂了他问的啥,“没消息。现在都11月了,估计要明年开春才有征兵了。”

发了工资的,李铭肯定是要把人尽量用起来,“那行,你在窑炉那多帮衬两下。”

“下乡调查校舍维修的事情,就由郑桐和袁军去负责了。”

研究所有事情可做,还有工资拿,郑桐没想插队的事,“包在我们身上。”

袁军打包票道:“你瞧好了,我肯定把他们的老底都打探清楚。”

士气可用也是好事,李铭笑道:“几千个村,你们两搞不定。你们主要是负责组织其他人去调查。”

过几天就是立冬节气了,京城的气温会越来越冷,等到月中或者月底,每天的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好几度。

那时候既不合适下乡也不合适校舍维修,现在安排人下去调查出来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最终的情况了。

郑桐也知道其中的困难,“海洋还得帮忙,他的好些朋友,我跟袁军都不是很熟。”

袁军补充道:“也就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