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5章 环环相扣,无处可躲(3 / 3)

加入书签

联络,倒是也先有了回音。

自从十一月的时候,刘备击退了曹操,捷报传到关东。

身在徐州的诸葛瑾,也敏锐地意识到,天下形势将有大变。所以就把青徐一线的防务,妥善安排了一下,交给陈登、张辽、高顺、陈宫等文武负责。

诸葛瑾自己,则带着鲁肃从徐州南下,日夜兼程先赶到合肥,跟关羽会合,这也是为了便于后续商讨大事——诸葛瑾知道,后续刘备和二弟,肯定有很多大事会找自己和关羽商量,寻求地方实权派的支持、统一内部意见。

如果自己还留在徐州,那联络就太麻烦了。而曹军战力现在已经被削弱,正是败退回老巢养兵舔伤口的时候,自己稍微走开两三个月,以曹军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发动攻势掀起波澜。

有陈登抓总坐镇徐州,再加上张辽高顺、充足的兵源钱粮,已经足够了。

诸葛瑾是腊月初,就抵达了合肥。关羽听说诸葛瑾到来,也是有些意外,但还是第一时间出城迎接。

当时关羽颇觉惊疑不定,因为他知道,大哥入川之前的交代,就是让自己和子瑜分镇关东,子瑜在北,自己在南,确保曹贼不敢在关东开辟第二战场。

子瑜负责青幽冀,自己负责荆扬,徐州则是以淮河为界、一人管一半防区。

通俗的说,就是刘备在关东的领土,南北以淮河为界,淮北的诸葛瑾帮他管,淮河以南一直到南海,关羽帮他管。

在这样的权力设计下,关羽这两年一直是回避跟诸葛瑾当面会晤的,哪怕大哥非常信任自己和子瑜,关羽还是觉得不合适。

不过,他也知道子瑜不是冒失之人,如今打破惯例,肯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要加急处理。

接到诸葛瑾之后,关羽便好言好语虚心求教:“子瑜此番‘越界’来合肥,必有缘故?曹贼都被击败了,还能有什么大事,需要如此郑重会晤、当面磋商?”

诸葛瑾骑在马背上,把玩着折扇,神色轻松地说:“曹贼被主公击败,这是震动天下的大事,我料主公必会寻求我等会商,讨论诸文武的升赏、对其他讨逆盟友的进一步笼络控制。

徐州偏远,等川中消息传来,必然延误,所以我一听说曹贼战败,就先赶来合肥与云长你会合。”

诸葛瑾能有此判断,当然也不需要全凭智商,他完全可以偷点懒,倚仗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当今之世,诸葛瑾是唯一知道历史上汉中之战后、刘备就进位为汉中王的人了。

这一世的汉中之战,虽然情况变了很多,但刘备高升、普发官职爵位,那肯定是必须的。这一战毕竟改变了曹刘强弱对比,太重要了。

诸葛瑾便觉得,自己有义务先把那些能抄历史答案的设想,都跟二弟私下沟通一下。至于斟酌损益、因势制宜、实事求是微调的活儿,就让二弟动脑子好了。

诸葛亮的分析能力,肯定是比自己强的。一个用先知先给个模板框架,一个结合实际情况修改,这配合太完美了。

关羽听了诸葛瑾简单扼要的分析,也终于意识到诸将普遍升迁的重要日子很快要到了,心中也颇为振奋。

“这确实是大事,这几年来,我军文武普遍权重而位卑,是该好好厘清一下了。这等大事,大哥肯定要反复听先生的见解,留在徐州,确实太远不便于议事——其实要我说,便是在这合肥,也有些远了。”

诸葛瑾见关羽也这么觉得,他便随口建议:“云长也这般觉得么?其实我倒是认为,我们一起去武昌暂驻一阵,当然,去之前,肯定要给主公回信说明一下情况,各州的军队就暂时驻防原地,带些护卫即可。

武昌乃五州通衢,地接刘表,我听闻,刘表今年来身体愈发衰弱。如今曹贼在关西败北,烧绝栈道、撤空汉中,退兵回关东。秦岭未来会难以通行,所以我们和曹贼之间的下一场争夺,肯定会在关东发生。

而关东各地,最容易突发变故的,又以荆州为最。刘表年老体衰,刘琦公子领兵在上庸、立了些功勋。而荆州那些得罪主公、亲近曹操的人,必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荆州五郡,名义上主公也托付给云长你兼管了,不如早做准备,去武昌巡视防务,预做准备,一旦将来有变,我军也好及时应对荆州的情况。而且我们到了武昌,后续跟主公联络商讨,也会便利得多。”

关羽闻言,也是深以为然。不过他总觉得,大家都去江夏的话,东线确实有点空洞,整个东方沿海半壁,一个统管数州的重量级人物都没有了。

诸葛瑾安慰他,这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过了这阵子,自然会各自回负责防区的。

——

PS:其实这样有点不合理,但是为了角色出场率,为了后续剧情的爽点,大家别太纠结真实性和合理性了。

要合理的话,这些统管数州的方伯大佬,都得一个个孤家寡人单独出场,没互动了。

要确保荆州战役时诸葛瑾、关羽一文一武都能亮相互动,只能是临时打破一下刘备的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