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燕王喜的一片苦心(1 / 2)
第503章 燕王喜的一片苦心
“就那群鼠辈,也配与我赵国结盟?”
李牧话音刚落,群臣一片哗然,然而令李牧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他的副将司马尚。
“相邦,燕人卑鄙怯懦,历来反复无常,怎可结为盟友!”
看着怒气腾腾的司马尚,李牧忽然想起来,司马尚的父亲似乎是十四年前阵亡的,而且是阵亡在鄗城的。
提起鄗城,便让人想到孝成王十五年的那场鄗代之战,当年他也曾率代军在武襄君乐乘麾下参与那一战。
李牧顿时明白了司马尚如此激动的原因。
不过,除去个人情感原因,赵人也普遍敌视燕人,恨燕人甚至超过恨秦人。
秦国再可恶,那也是两军在战场上交锋,堂堂正正击败赵国的,是赵国自己没眼光选了赵括为帅,赵人认了。
但燕国呢?
当年犀首公孙衍组织五国联军合纵伐秦,却偷偷背弃盟军,与秦国暗中结盟而去。
五国伐齐前,燕国被齐国击败臣服,暗中派苏秦行间,在齐国最虚弱的时候组织了联军差点一口气灭了齐国。
虽然是报仇雪恨,但手段却不够大气,齐人不忿,故而齐人始终没有归心,使得燕国并没有真正崛起。
而后,燕国又在长平之战中,趁着赵国虚弱举全国之兵攻赵。
前些年的那一次合纵,燕太子丹又出卖联军情报,还公然在蕞之战中背叛,致使合纵功败垂成。
燕国的斑斑劣质,实在是让人难以将这样的国家引为盟友。
而且这些年来,燕国就像一根搅屎棍似的,屡屡在赵国舔舐伤口的时候攻打赵国,以至于赵国也索性放弃舔舐伤口,而是通过攻打燕国来恢复战争创伤。
“燕国不可信,燕丹此人,更不可信。”
作为如今宗室将领之首,赵葱也十分厌恶燕国,冷声道:“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连老师和宗门都可以背叛的小人,赵国能将背后交给他们么?”
赵葱虽然对代人有偏见,但能力还是有的,否则也无法成为宗室将领之首。
他明白,李牧是想团结燕国一同抗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驻扎燕赵边境的八万大军撤回,还可以与燕军合兵一处。
只是,亲身经历了燕军背叛,赵葱对于将后背交给燕国这种事情有着强烈的抵触,一旁的颜聚亦是如此。
没有人会愿意信任一个有着多次背信弃义履历的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几年前才刚背叛过自己。
“牧知燕人无耻至极,不可信,但如今赵国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燕丹虽然是小人,但他不是蠢人,比他父亲燕王喜要聪明多了。”李牧抚摸着须髯,解释道,“也正是因为燕丹贪图利益,以他的有眼界更加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国若亡,燕国亦不能长久,他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背叛赵国的。”
李牧的目光直直落在舆图上的蓟城上。
而此刻的蓟城之中,燕丹的日子并不好过。
无论是燕国的百姓,还是贵族们,哪怕是燕王喜,都对燕丹极其不满。
燕赵与异族接壤,又是苦寒之地,自然民风彪悍。
但民风彪悍不能当饭吃,穷山恶水出刁民并非是虚言,有些只是变成了刁民,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劫掠为生!
邻居屯粮我屯刀,邻居就是我粮仓!
不过毕竟都是同村人,大家伙都是沾亲带故的,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放在了其他村子。
有不少村子举村为盗,直接变成了土匪窝,严重威胁着地方治安,地方驻守的那些戍卒根本奈何不了这些盗匪。
而且,当地的戍卒多少和也那些盗匪沾亲带故的,城内也有不少盗匪的眼线,前脚剿匪命令一下,后脚所有人就撤得无影无踪或是装成了普通百姓的模样,剿匪多年也未曾成功。
好不容易燕丹加入了墨家,得到了墨家的扶持,派出了不少游侠入燕清理匪患。
相比于只知道战场厮杀的军卒,有时候这些游侠更熟悉这些盗匪们的作战方式,剿匪的过程十分顺利。
其实燕国的土地并不贫瘠,当初的燕国巅峰时期可是有过“粟支十年”的储备粮的。
燕国有着海量的铁矿,铁质农具的遍及,以及粪田法和垄作耕法这两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土地的平均产量实际上远超中原诸国,但受限于人口稀薄的原因,总产量太低。
再加上燕王喜在鄗代之战送的人头,燕国本就人口稀薄,这些青壮的损失使得土地荒废,国力日渐衰微。
燕丹通过墨家的名声,为燕国招来了不少他国的士子和流民,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燕国缺乏士子和人口的问题。
再加上墨家为燕国进行了各种工程的兴修,由墨家提供技术,燕国提供原材料和仅仅成本价的钱财作为请墨家相助的报酬,墨家还自掏腰包雇佣当地的燕人,以修建水渠、水车、道路、馆驿等公共工程的形式为当地的燕人提供了一份工作。
但一切都随着燕丹与墨家的决裂而消失了,墨家撤走了一切支持,燕国又重新回到了匪患频发、国弱民穷的境况,燕丹也被盛怒的燕王喜当众斥责,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