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星宿神通榜?(1 / 2)

加入书签

“冰泉号”是一艘老式蒸汽明轮船,顺水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28里。  它在“李公河”上已经服役数百年,哪怕经历了几次翻新,哪怕它的主体材料用的是号称“千年不腐”的云州青木,也依旧掩盖不了船身上“腐朽”的味道。  此时,站在甲板上的赵晨正扬起头望向船舱顶部那根冒着白色烟雾的烟囱,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在想什么?”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赵晨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冯师兄。  但他还是转身见礼,然后随口问道:“我在想所谓的‘蒸汽机’究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动力。”  虽然原主的记忆里也有蒸汽机械的相关内容,甚至知道在州治张掖那边有通往中原诸州的蒸汽列车,但对其具体如何运作却是完全不清楚……原主这十几年人生的精力主要都花费在了琴棋书画上。  “为何会产生动力我不了解,毕竟这种涉及原理的知识‘有毒’,也没人会轻易教导……但它烧什么我还真的知道。”冯师兄笑着回应道。  “烧什么?”赵晨好奇问道。  反正烧的不会是煤……第一烟雾的颜色不对;第二,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雾里全是香气,想也知道不会是煤炭之类的东西。  “现如今蒸汽机的燃料是一种叫做‘暖阳木’的木材制作成的‘木炭’。  “其很耐烧,而且产生的热量惊人,手臂大小的一块‘暖阳木’就够这艘‘冰泉号’在郡城和赤金地区打个来回了。”  或许是因为赵晨“五仙中灵真气”的神异还没有完全收敛住,冯师兄并没卖关子,反而知无不言地解释道,“这种木材最初是由上宗之一的花神宗培育出来,并在最近几百年推广到整个大夏。  “咱们甘州这种气候不太适和的地界,都有不少农户种植这种树木卖钱呢。  “当然,这也是由于朝廷可以无限供应红黍米,让农户们更倾向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花神宗那么大方?赵晨先是有些诧异,但随即想到了什么,试探着问道:“花神宗把持着‘暖阳木’的树苗?”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也只有花神宗提供的树苗最后得到的‘暖阳木’燃烧效果才最好,自己私下扦插的差了十倍不止。”说到这里,冯仓还唏嘘道,“我家以前的邻居就不信邪,自己扦插培育,结果不但种出的‘暖阳木’燃烧效果不达标,就连整片地都被毁了,十几年都再也种不出其他作物。”  果然……大夏已经绵延了8000多年,哪怕各种理念发展缓慢,但那也只是对普通人而言,上宗、世家这种有“升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有毒”知识的势力,绝对不会太落后……  心里这么想着,赵晨再次望了望船上的烟囱,状似无意地道:“我之前看书上说,蒸汽机是‘吃’煤的,原来是在糊弄人。”  “哈哈,也不算糊弄人!  “我听师傅说过,蒸汽机最开始确实是烧煤炭的……但自从第一台蒸汽机现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千年,所以早在一千年前,各地的煤矿就相继枯竭了。”冯仓师兄笑了几声后,又询问道,“怎么,师弟是对机械感兴趣?”  “只是第一次见,单纯的好奇而已。”赵晨摇摇头,同时也对这种技术革新速度感到“绝望”。  “好奇没关系,但不要深入去探寻内中本质,否则同样可能引来妖邪。”这时候,师傅黄显钧的声音在两人身侧响起,“研究这些机巧原理的事情还是交给‘天工阁’和‘百巧院’的高人们,我们只要享受他们成果带来的便利就行了。”  “见过师傅。”赵晨见师傅走近,连忙行了一礼,然后略作沉吟就再次开口问道,“‘天工阁’和‘百巧院’?它们也是上宗?”  “非也……‘天工阁’和‘百巧院’是大夏朝廷会同各上宗、世家里喜欢研究天地至理的高人们组建的两个独立机构,专职钻研被他们命名为‘科学’的学术……而蒸汽机、火铳等物都是这两个机构的副产品而已。  “另外,据说泰西诸国在见识过我大夏的‘科学’成果后,也组建了一个类似的组织,叫什么‘蒸汽学派’,开展了一场百余年的‘洋务运动’,如今也颇有成效。”  说到这里,黄显钧顿了顿,在两个徒弟身上来回扫了几眼,发现除了赵晨,就连冯仓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摇摇头道:“你们俩见识贫乏,在冰泉镇这样的偏僻地方还没什么,等进了郡城,恐怕会被人笑话。  “看来为师得把这方面的课程给你们补起来了,免得你们不知轻重,在玉门招惹不该惹的人。”  赵晨在听到师傅说起泰西的所谓“洋务运动”时本已陷入呆滞,但对方后面的话又让他立刻回过神,隐隐期待起黄师傅的“科普”来。  毕竟尽量了解这个世界,也是赵晨目前的主要“任务”。  谁想黄显钧师傅却没有直接“显摆”,而是甩了他们每个人两本……  “杂志”?  赵晨看着手中名为《甘州风云录(第3112期)》和《玉门人杰榜(大夏历8113年2月刊)》这两册读物,再次目瞪口呆起来。  他忽然发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是太片面了,各地的发展水平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不平均。  “不过这种娱乐性质的排名只能做个参考,你们也不能完全信上面写的,要有自己的判断……”黄师傅见冯仓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其中一本,于是叮嘱了一句。  “娱乐性质的……师傅,大夏官府就没什么官方排名或修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