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 筹(pian)钱很关键!(1 / 2)

加入书签

好酒到底是好酒,喝完醒的快,一点没有宿醉感。

第二天一早,宿建平才离开小舅家,不过他并没回公社,而是转身到了文协的招待所开了间房子。

给麻袋厂转型发展找到了方向只是刚刚开始,离真正做出成品和打开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起步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先得对麻织产业的工艺有个基本的了解,宿建平打算在省城走访几家纺织厂和纺研所,先做个基本的调研和摸底,盘算一下自己的家底。

这时候、作家的身份就有了用武地,找文协开张采风的介绍信,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省里的几家纺织相关企业和机构走访了解情况。

来到省文协说明来意,秘书处的人很是配合,当场就将采风介绍信开了出来,还很贴心的将省城的几家纺织行业机构联系地址写在介绍信里,让他们尽可能配合作家宿建平的采风工作。

拿着介绍信,宿建平依次拜访了省城的三家毛纺厂、一家棉纺厂和省纺织研究所。

在他们那里不但了解到想要了解的内容,还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连饭钱都省了,别的不说、就蹭饭来说,作家这個身份还挺有优势的。

用了五天时间,宿建平将该去的地都去了一遍,得出了一个大致的概况。

眼下、陇省这边没有成规模的中大型麻纺企业,只有个别县城有几个微小型的麻织厂,且基本上处于停产和转型状态,可以说麻纺产业基础几乎为零。

产业基础差,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一方面是麻袋厂转型后,在省内几乎没有同业竞争者,有吃独食的潜质。坏的方面就是弄麻纺产业基本上没外力可借,想找个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都难,全得靠自己摸索和积累。

不过、省内虽然没有麻纺产业的基础,但纺织产业尤其的毛纺产业的积累还是相当雄厚的,在大行业上大家的技术还是共通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技术探索阶段,是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和便利。

制麻和纺纱这两道关键工艺需要自己来想办法突破。只要制出合格的纱线、织布这块的技术难度就不大了,甚至起步阶段找其它厂代工都行。织出成布后,印染这块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突破点,是需要自己下功夫来解决的难题。

……

“织麻布?厂长这东西能卖出去吗?现在连棉布都没人爱穿,麻布怕是更找不到买主吧?”带着从省纺研所顺的一堆资料和书籍回到麻袋厂,宿建平赶紧找来牛育森给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老牛同志又一次被惊大了眼睛。

“国内市场这玩意肯定买不出去,但老外爱穿麻布衣服,咱们要做的是外贸产业。”夏虫不可语冰,老牛看不到麻纺产业的前途很正常,宿建平很有耐心的给他解释起来。

“咱们社办工厂能做成外贸生意吗?”

“别人做可能困难,但咱们有条件,你不要忘了这次我去省城是干什么去的!我小舅叫我去,就是为了说这事。”做事业、首先得会忽悠,扯大旗作虎皮这事,宿建平是越做越顺手。

“这是咱阿舅给咱找的门路啊?那倒是能做,人家在香江待过的比咱们见过的世面大的多。”老牛已经从省里的几个业务厂子领导那里了解到了宿建平小舅的真实身份,一听是宿建平小舅指的路,他立马转变了口风。

“最近厂里的日常管理你就交给别人去干,你的主要精力就放在配合我完成转型麻织产业筹备上来。现在咱俩做个分工,我主要负责解决资金和大的技术工艺方面的工作。

你这块哪、首先是要去趟县里和隔壁县,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县里和隔壁那边搞过麻纺厂,你去之后看能不能收凑一些他们的老机械和老技工,咱们刚在起步阶段,这些都是能用得上的。

再一个、你还得去趟河州和甘南,想办法打听着找些会扎染、会土法印染以及会土法织布的老匠人,这些人也是能用的上的。如果我们县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要收凑过来。”

“啊?去县上和会宁找老厂子收凑工人和机械对咱有用,可找那些土匠人干嘛?咱们总不会用土法来织染布吧?”老牛同志又一次不理解宿建平的想法了!

“老牛啊、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要说正常工艺生产,人家老外啥没见过?凭什么要买咱的货?可老外没见过咱们的老东西啊!所以要想将麻纺这个事情搞成,咱得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说白了就得土洋结合,这样咱们的产品才会有特色。”

给老牛说的这些话,不是宿建平信口胡侃的忽悠他,这确实是他要给麻袋厂谋划的转型思路。

正常的现代化方式生产那怕是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做的产品依然没有多大竞争力。想要搞成外贸生意,就得以奇取胜。奇在那儿?当然是原生态啊。什么传统制麻工艺、天然植物染料印染工艺、传统扎染工艺,人有钱了不就爱追求这种东西吗?

这年头、国内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创汇大户之一,传统工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反倒比正经的工业制成品强。宿建平想走的路子就是用传统工艺和植物原料的噱头让自己产品脱颖而出。

主体的织布这块可作的文章没多大了,还是用现代工艺更实用,印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