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三章 疾风劲草,改良咒术(1 / 2)

加入书签

“依然是吉多凶少,看来这应该就是我当前瓶颈了。”  “不知该如何突破……”  李恩威微微思忖,心神立即被新命格吸引。  一段判词率先浮现:  暖春群芳艳,秋来几多愁。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这……不愧是吉多凶少的命格,好东西啊!”  李恩威心头大喜。  原来继承【吉多凶少·疾风劲草】这个命格之后,他能获得坚韧的被动属性,遇强愈强。  只要不是一上来就被打死,他就能借助强敌砥砺自身技艺,快速提高武功的熟练度。  虽然不是直接提高真元修为,但功法熟练度提上去,同样能提升实力。  “这相当于无差别提升练武天赋了,不管往后练什么武功,只要找到强者喂招,我就能快速入门,提升,直到大成。”  “当然,想要在强大敌人面前活下来并不容易,所以这个命格依旧蕴藏凶险,不可轻忽,切记切记。”  ……  轮回炼命,最有价值的无疑是升炼过后的新命格。  不过“孙立秋”这一世,机缘不少,除了【吉多凶少·疾风劲草】这个新命格之外,他还有更多收获。  能够继承下来的收获。  首先是真元修为。  因为破解了卫长风藏宝谜题,他得到了左道珍宝黄级混元瓶。  有金鼎帮助二次净化,他完全不需要顾虑混沌真元反噬的问题,敞开了修炼,瓶子有多少他吸多少。  修为因此飞速提升,一日千里。  等他修为达到三层台后期,自身元海自动吸纳真元的速度已经赶上黄级混元瓶了。  他相信等自己元海完成第四次质变后,速度将远远超过黄级混元瓶。  这也是为什么黄级的瓶子只对低阶修行者有意义的根本原因。  ……  然后便是剑术。  “修为提高后,我的改良剑术【撞铜钟】也大成了。”  “这招剑法来自李姐教的点红桃,孟师根据我自身特点去轻取快,正面对敌刚猛无匹,配上我同样大成的石甲功,哪怕面对当初的李姐,我也信心撑过二十招不败。”  因为体格的原因,这一世原版的三招鱼肠剑法进步不大,但修为到了三层台后期,水涨船高,也都提升到小成境界。  “正好如今有了【吉多凶少·疾风劲草】这个新命格可以继承,下一世试试能不能加速修炼到大成。”  ……  如果说修为、武功的提升,属于他预料之内的收获。  那第三个收获,则完全超出他最初设想,堪称这一世轮回的压轴大奖。  【元血咒术-改】  事情还要从他研习两套秘术说起。  其中,卢氏兄弟的元血互借之术并不复杂,他练了一天便完全掌握。  唯一问题是这套秘书需要找一个主修元黄真元的人配合,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学成之后他就抛之脑后,转而琢磨起织教的咒术。  原版的咒术,一旦成功发动,逆转气血,能够短时间内让一个修行者失去战力。  严重起来,甚至会当场爆体身亡。  但这套咒术有两大限制,或者说缺陷。  其一,诅咒目标必须主修元黄真元,这样才有足量元血作为诅咒媒介,否则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对方完全不修元黄真元,则根本无法下咒。  其二,因为必须收集一定量目标身上的元血,所以这套咒术注定无法临战使用,只能事前准备。  哪怕强如卫长风,也得老老实实蛰伏下来,买通家丁,才慢慢凑够诅咒媒介。  毫无疑问,这第二个限制需要花费大量准备时间。  而偏偏李恩威最缺时间。  这也就罢了,李恩威自身还有第三个限制。  没有织教专用的混沌真元。  他试着用三尊道的始青真元代替,结果有好有坏。  好消息是,始青真元不愧道法第一,诅咒效率,成功率比原版的织教真元还要高。  但坏消息是,因为织教的降头咒术属于“织命嬷嬷”的权柄,始青真元只能进行极为有限的模拟。  简单来说,李恩威只能对自己的宿主下咒,无法诅咒其他人。  这样一来,原版咒术,立即变成了鸡肋。  就在他准备放弃这套咒术的时候,孟媛伟岸的身影,忽然浮现脑中。  孟媛借用父亲的话教导他,说修行者最终只能依靠自身,不能过渡依赖外物。  他现在对此深有同感,曾成功改良了下毒手段,取得不错战果。  那有没有可能,也改良一下这套咒术?  现在的关键难点在于,他无法对别人下咒,只能诅咒自己。  更准确的说,他只能对自身的元血进行操作。  既然如此,那能不能先诅咒自己的元血,再将咒血丢给敌人?  若只有一本织教的《元血真解》,他确实做不到这点。  但,他不是已经学会了卢氏兄弟的元血互借之术了吗?  先对自己的元血下咒,再“借”给目标……  想到这里,李恩威思路豁然开朗。  不过理论上可行,不代表实际能做到。  这中间,需要进行大量试验。  在孙立秋寿元的最后时日,他做的就是这个。  ……  第一步,如何“安全”地进行自我诅咒。  为了尽可能减少咒术爆发带来的伤害,他将绝大部分真元存于金鼎之中,只在身上留下一点点元黄真元。  接着便是对这一点真元中的其中一小部分进行诅咒。  在这里,李恩威遭遇第一个难关。  如何及时将咒血转移出体外,又及时地“借”给敌人,进而引爆敌人体内真元。  这根扔手榴弹是一个道理。  触发延时引信之后,扔太早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